5月26日,“人教版数学教材”的话题一连登上7个热搜。该话题下讨论的焦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内插画“太丑”“病态”,画中人物都是“唐氏综合征面部特征”,不符合中国人形象。对此,人教社回应称,已着手重新绘制插图,改进画风。(5月27日《扬子晚报》)
对于教材的审核把关,长期以来我们可能主要偏重于政治导向、知识与文字内容,对其中的插图插画往往存在一定忽略,甚至使其成为审核把关的盲区,这也是为何引发争议的人教版数学教材尽管早已于2013年就通过审定,却在使用将近十年后才被人发现插图存在不妥。
长期以来,插图插画在教材中一直被认为处于“配角”地位,这一方面导致出版社在插图插画的创作上不够重视,有些甚至直接采取外包的形式购买服务,这次引发争议的插图就来自于北京一设计工作室;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出版社等在审核把关时出现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实际上,教材的知识与文字固然十分重要,但插图插画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图画有着比文字更直观的影响,很多孩子可能还不识字但已经能够看图,插图插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从很早就已经开始了的。如果在插图插画上放松审核把关的标准与警惕性,导致存在问题的插图插画进入教材,不仅无法起到辅助加强文字理解、增加教材可读性等作用,反而会对学生的认知、审美、心理健康等产生负面效应。
插图插画不像文章、诗歌、数学题目等,有着相对标准的表述或答案,它们往往都带有设计师或画家自身鲜明的个人特色,因而对于插图插画我们无法以标准答案去进行要求,太多条条框框反而会限制作者的创意,创作出的插图插画或许也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材就可以成为设计师或画家的“自留地”,出版社在事前显然要对插图插画的风格、立意等提出指导性意见,加强与插图插画作者的沟通。在事后审核把关时,也应把插图插画提到与知识、文字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此,问题百出的插图插画就很难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教材里。
此次,舆论的槽点表面上集中于人教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内插画“太丑”“病态”,但更多的愤怒与不满,应是针对出版社及后续审定部门的审核把关不严。人教社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并表示着手重新绘制插图,改进画风,这当然必要,可查一查、捋一捋这些“太丑”的插图是如何登上大雅之堂,进而消除插图插画审核把关上的盲区,或许才是从根源上解决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的关键所在。(夏熊飞)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