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时评]“荒地上的劳动课”再多一些-威尼斯2299

  |     |     |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成长时评]“荒地上的劳动课”再多一些
2022-05-25 11:14: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近日,一段学生收割小麦的短视频在网上流传:在一块位于半山坡的麦田里,一群身着校服的学生正在收割小麦,只见他们拿着镰刀,将割下来的麦苗放在口袋里……这些学生是四川广元市苍溪县东溪初级中学的学生。去年,学校带领学生垦荒5亩,划分为16个小块,每个班级一块,从种植到收割,全由学生参与。(5月24日《成都商报》)

  劳动课贵在务实,贵在行动。“荒地上的劳动课”践行了劳动课的基本宗旨,在具体行动中求得了实效,树立了劳动课的标杆。

  “荒地上的劳动课”给我们三点启迪:之一,劳动课要走出教室,向田野出发,田野里的劳动课更生动、更鲜活。据苍溪县东溪初级中学的校长介绍,这块地以前是一片撂荒地,去年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经多方协调,带领学生在这里开垦了5亩荒地,由学生们自己播种小麦。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珍惜耕地、开发土地的教育。

  之二,劳动课要全员进行。劳动面前,人人平等。该校初一至初三共有606名学生,学校将5亩地划分为16块,除了老师有一块外,其余每个班级一块。每次劳动都是以年级为单位,学校安排关工委、德育处的老师带领和指导,还有一两个家长代表参与。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必须劳动,这样的劳动课,可以开展劳动竞赛,激发劳动热情,培养劳动技能。

  之三,劳动课要让学生体悟到劳动的辛苦,收获劳动的成功。学生自种自收,让他们体会劳动的乐趣和粮食播种与收割的不易。据报道,这所学校今年的小麦大概收获了1000斤,等小麦晒干后,会将小麦磨成面粉,然后带领学生制作成包子和馒头,让学生和父母一起分享劳动成果。享受这样的劳动成果,学生们一定会感到分外香。

  劳动课不能成“作秀课”,不能成“黑板耕耘课”,必须走进田野、走进车间,只有在真实劳动中,学生才能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也才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才可能取得成功,这样劳动观念才能浸入心田,劳动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才能成为学生的成长滋养,学生也必然能从劳动中收获课本知识以外的生活知识,同时,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再单调,而是阳光灿烂,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有学生说:“这是我第一次拿起镰刀。最初看老师动手觉得十分简单,可我自己动手时,感觉到了困难,这才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宋代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在这位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验证。

  期盼我们的中小学劳动教育都能开发出自己的劳动阵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开垦、耕耘、播种、收获中产生丰厚的获得感、幸福感、成长感,真实的劳动阵地是人生的精神高地、成长福地。(殷建光)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
四川文明网威尼斯2299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