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中存在借机开展培训、收费或变相收费、评奖过程不够规范、清单外竞赛违法违规举办等问题,是造成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过重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教育部将修订《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彻底斩断竞赛与培训机构的利益链条。(3月1日《北京青年报》)
“先培训后竞赛”的确是一些竞赛活动的常规动作。有的是培训机构自己既培训又竞赛;有的是培训机构与竞赛主办方联合搞“先培训后竞赛”,拉长竞赛产业链,进行更多利益分成,学生被“收割”两次。2018年2月,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原国家工商总局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其中提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但对于培训机构与竞赛主办方联合搞“先培训后竞赛”,似乎并没禁止。
正如前面所说,“先培训后竞赛”让学生被“收割”两次,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此外,这种竞赛的终极目的,基本不是通过竞赛选拔优秀学生,而是双方或多方合做一门彻头彻尾的生意。故这些年,常常有学生交钱参加培训,就可以在竞赛中轻松拿奖的奇闻。这样的培训与竞赛,往往难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或某些方面的才艺水平,难以让学生产生荣誉感、成就感。不仅如此,还可能让经常参与其间的学生不堪重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扼杀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潜能。
据报道,2018年9月,教育部制定印发了《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对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作出规范要求。《办法》公布以来,教育部连续三年公布通过审核的竞赛清单,取消了学前教育阶段各类竞赛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竞赛。竞赛数量大幅消减,学科类竞赛得到严控。但竞赛管理过程中仍存在借机开展培训、收费或变相收费、评奖过程不够规范、清单外竞赛违法违规举办等问题。如今,教育部将修订上述《办法》,彻底斩断竞赛与培训机构利益链条,值得期待。
不过,相关部门此次提出的彻底斩断竞赛与培训机构利益链条的措施,比如,进一步调整竞赛评审流程、细化竞赛组织要求、加大违规查处力度等,仍是从竞赛上着力,还应从需求端发力。培训机构围绕竞赛之所以能形成产业链,关键在于有着旺盛需求——尽管相关部门总在强调,严禁中小学招生与任何竞赛挂钩,但现实是,由于招生名额有限、竞争者众多,一些重点学校或学校重点班,会在一定程度上参考其他证明材料。有家长因此说,一边是严禁挂钩,一边是招生时关注竞赛获奖学生,这不矛盾吗?
因此,要彻底斩断“竞赛 培训”利益链,还要从需求端发力。教育部门应通过教育督导、调查暗访、访谈家长等方式,以及发动媒体、社会力量等加强监督力度,严格监管中小学招生全程,并将是否把招生与竞赛挂钩的监督结果,作为对学校奖惩、政策支持、资源配置和考核校长的重要依据。对阳奉阴违者,要视情况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当学生没有凭借竞赛证书择校或择班的需求与可能,“竞赛 培训”的利益合谋就会失去市场。(何勇海)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