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时评] 对文学作品性描写学会趋利避害-威尼斯2299

  |     |     |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成长时评] 对文学作品性描写学会趋利避害
2022-03-01 10:53: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近日,杭城陈女士向记者求助:她发现六年级的女儿在家看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这虽是部名作,但这部作品里有不少性描写,“女儿一点都没有提到小说里的性描写,不知道是她真没注意到还是假装镇定。我急死了,又不敢开口细问,也问不出口……”微博上#六年级女儿看的小说有性描写妈妈慌了#的话题截至2月24日晚七点,阅读量超1.9亿,有1.1万多人参加讨论。(据2月25日《钱江晚报》)

  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这个问题其实早就存在,而且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连一些教育专家的建议也存在分歧,遑论那些年轻的家长呢?微博上#六年级女儿看的小说有性描写妈妈慌了#的话题阅读量超1.9亿,有1.1万多人参加讨论,毫无疑问,说明这样的问题对家长有普遍性焦虑。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性在文学作品中也是无法回避的内容。《挪威的森林》《白鹿原》《人世间》等中外著名的文学作品中,基本有性描写出现,作家是以成人的视角去看待社会、描摹情感、勾勒人性的,写给成年人的文学作品受众是普罗大众,它们并非儿童专属品。里边的性和爱,虽然也可以看作是性教育的载体,但和正统的性教育教材有不小差异,毕竟性教育是性别之教育,非性爱之教育。

  毫无疑问,如果有的未成年人过早接触到这类性描写,他们心中难免波澜起伏,之前,有的未成年人性侵案例被归罪于阅读了“少儿不宜”的读物,尽管这些“少儿不宜”读物和文学名著不能相提并论,但文学名著中的性描写,可能也会引起一些未成年人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不可名状的幻想,从这个层面论之,弊大于利是显而易见。

  然而,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面对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面对影视剧中那些卿卿我我的镜头,家长也无需过多紧张,无需因噎废食、一禁了之。揆诸现实,在未成年人的阅读过程中,如果打算让家长对文学作品一一过滤,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另外,孩子的视角和成人有差异,也许成人忧心的“少儿不宜”内容,孩子可能根本不感兴趣。因此,家长一味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进行围追堵截,不见得能达到预期,反而可能会助长未成年人的逆反心理,从光明正大阅读,转移到“地下”欣赏。

  家长对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不能“无所谓”,也不能阻挡未成年人对文学作品的接触,这都需要掌握一个科学合理的度。“不要只给孩子看被我们过滤过的自认为对的世界”,社会在急剧变迁,孩子的信息资源来源途径越来越多,最理想的状态是,当未成人接触到这些性描写时,家长能正面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固化正常的性别观,让他们认识到文学作品里有关爱情、性的描写,是对人性刻画的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铺垫”。

  许多家长对待这个问题甚为苦恼,也提醒出版社,在出版文学名著时,除了推出大众版,还可以推出更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版本,以避免未成年人过早接触到那些令人面红耳热的叙事。(樊树林)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编辑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
四川文明网威尼斯2299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