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晚,“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在中央歌剧院举行。本次以颁奖晚会的形式,为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35位获奖者颁奖。据中国作家协会介绍,从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开始,包括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这四大代表中国当代文学最高水平的文学奖,今后都将举办类似的颁奖典礼,共同打造“中国文学盛典”。(11月21日《北京青年报》)
这种充满“仪式感”的颁奖晚会,以前多见于影视剧典礼、歌舞比赛、体育赛事、服装模特表演等领域,观众已经熟悉,传播效果很好。如今,用颁奖晚会致敬文学,将文学颁奖典礼与作品朗诵、情景歌舞、舞剧、合唱等舞台表演形式相结合,确实令人耳目一新,有很强的观感,可产生“破圈”效应,吸引大众的眼球流量,让更多人知晓优秀文学作品和作者,提升当代文学的社会地位。
文学以语言为基础,文学不仅具有自身的社会价值,还是各种艺术文化的根基和创作源泉。比如影视剧是以剧本为王,很多经典影视剧就是通过改编文学作品,实现了二次创作,典型如《流浪地球》。还有流行歌曲以歌词取胜,相声小品要有剧本,晚会主持需要台词等,这些都依赖于文学创作。显而易见,如果没有优秀的文学作品支持,那么,很多艺术创作都会面临困难,甚至无法完成,文学的艺术价值可见一斑。
但是,近些年来,文学在社会上的重视度不够,很多优秀当代文学作品的知名度较低,销量和阅读率均较低,反而是在改编成热门影视剧后,才广为人知,进而促进了原著的销售。比如,获得金鹰奖的热播剧《人世间》,收视率很高,赢得广大观众和专业人士的好评,可很多人看剧后,才知道是梁晓声的小说改编,于是又转而去购买原著看,使得小说销量暴涨。
文学与其他艺术乃是相生相伴的关系,完全可以携手并进,相向而行。而且,当代文学长期被隐藏在其他艺术的幕后,很少受到大众的关注,导致在艺术领域的地位不高,甚至遭到很多人的冷遇。比如,编剧的价值就一直未能获得体现,创作收入较低,在剧组的话语权缺失,完全没有以剧本为王的光环,与欧美日韩的编剧创作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可见,通过举办大众喜闻乐见的颁奖晚会,创新文学奖传播新路径,让文学作品和作者真正成为众人瞩目的“主角”,可以提高文学奖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人看到文学的价值和魅力。而且,此举还能促进文学产业的市场化发展,推动优秀作者成为大众“明星”,将流量转化为销量,让优秀作家获得更好的收入回报,形成良性循环,激励作家努力创作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回馈社会大众的支持。(江德斌)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