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时评] 田野诗班受捧,老师不只是“教书匠”-威尼斯2299

  |     |     |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成长时评] 田野诗班受捧,老师不只是“教书匠”
2022-11-29 10:54: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11月20日晚,“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颁奖晚会在北京举行。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35位获奖者与众多作家、文学爱好者齐聚一堂。来自湖南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的95后语文老师李柏霖,带着该校7名“小诗人”登上舞台,成为这场文学盛典的一大亮点。孩子们用一首首诗歌打动了观众,并作为颁奖嘉宾给获得诗歌奖的“大诗人”颁奖。5年来,李柏霖带着山里娃写下了1400多首诗,她和她的“田野诗班”的故事也迅速传遍神州大地。(11月28日《湖南日报》)

  有学生说,自从上了李柏霖老师的诗歌课后,变得更加细心,懂得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了去听,去想,去看。也有学生称,写诗以前,自己是一个只会学习不喜欢交流的人,但现在与人交流很大胆,思维也越来越开阔。还有学生表示,写诗之后,自己的脾气不那么暴躁了,变得爱探索,更喜欢将一场场有趣的事写下来,且越来越喜欢写诗了,无法自拔地爱上它……可见“田野诗班”的魅力有多么大,教会孩子们写诗又是多么重要。

  恐怕没有人不认可老师是一份很神圣的职业。因为在大家看来,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主要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这种观点自然没有错。不过,从李柏霖的“田野诗班”广受学生欢迎,以及她带着该校7名“小诗人”登上舞台,成为这场文学盛典的一大亮点来看,显然,许多人都将“神圣”二字给“窄化”了。换言之,老师这份职业中的“神圣”二字,不仅意味着他们是辛勤的“园丁”,他们还应当成为让学生“悟道”的“点化者”。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小诗人”与“大作家”的面对面,一定会深深影响孩子们今后的漫漫人生。

  早在19世纪,德国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就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大量事实也表明:老师只有把教室视作一座飞翔的宫殿,里面生活着多姿多彩的一群人,并用动态的眼光去审视这些活泼的生命的时候,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一个激动人心的学习场所,同时,也才能看到更多的光明与希望。

  事实上,老师传授的所有知识、能力和方法,都是学生为了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而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老师为学生们补充这些营养元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充分激发蕴藏在学生们内心深处蓬勃的生命力;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突破个人的认知局限;是为了最终唤起学生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所谓的“传道”,就绝不仅仅只是把书教好,绝不仅仅只是当好一个合格的“教书匠”,而是要能够“点化”学生“悟道”,能够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心智和潜能,从而让他们在学习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产生质的变化。

  期待有更多的老师能成为“点化者”,让更多学生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拥抱未来充满希望的人生。(王志顺)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
四川文明网威尼斯2299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