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村村委会有两间特殊的“教室”,一间位于一楼,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在这里上课、游戏;另一间位于二楼,主要供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孩子学习使用。这是位于四川绵阳三台县潼川镇的一个普通村落,村委会里这两间“教室”已经存在整整12年,专供村里孩子寒暑假“免费辅导班”使用。12年来,参加辅导班的孩子从第一年的12人,到现在最多时上百人。辅导老师也由最初的一名退休教师,发展到现在的志愿团队。(7月19日《成都商报》)
这个乡村免费辅导班有诸多值得称道之处,除了“免费”的公益属性外,“辅导”所带来的教育与管理更贴近现实需求,很好地回答了“谁来带娃”“如何弥补教育差异”“公益力量如何发挥”等问题。从最初的12人到现在最多上百人,人数规模的扩大表明,符合现实需求的做法会大受欢迎,免费机制的可持续性也意味着该模式可以复制和推广。
与城市能够实施“假期托管”和“延时服务”相比,农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孩子的假期教育管理是个难题。在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上,由于父母陪伴和爱的缺失,健康未知、快乐缺失是他们最真实的状况。安全风险高发也是留守儿童长期面临的挑战。此外,城乡差异所形成的教育差距,也让农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陷入“输在起跑线上”的困境,让他们能够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辅导中提升学习能力和提高学习成绩,也是保护和关爱留守一族的应有之义。
乡村免费辅导班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辅导班的功能在于,通过建班成群的方式,把散放无序的留守儿童,组织并集中到一起进行教育管理,直接解决了“假期无处可去”的现实问题。有了辅导班的聚集和志愿者的辅导,留守儿童就可以利用假期这个难得的机会弥补短板,可以学到更多知识,又因可以参与学习和其他有趣的活动,孩子们找到了度假的更好途径,就没有更多时间下河游泳,或骑车乱跑,加上安全知识的普及,烧伤、烫伤、溺水、触电、交通意外、被拐卖等安全风险发生率就会减少,孩子们也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在既有的留守儿童保护措施中,无论是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还是村(居)儿童主任,都无法实现全覆盖。作为一项全民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关心和保护留守儿童还需要探索和创新更多举措。而乡村免费辅导班以公益的形式,激发了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有效调动和配置了社会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益和实际效果,对于留守儿童保护的升级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留守儿童关系到家庭的寄托、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责任重于泰山。一个乡村免费辅导班的12年,以薪火相传的方式传递和释放了最大善意,也为更好地保护留守儿童提供了难得的参照样本。(唐伟)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