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有效遏制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对于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也产生了积极影响。记者在北京采访发现,曾经的“学前班热”有所缓解,幼儿园大班幼儿流失渐少。(5月17日《半月谈》)
在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学前班炙手可热。许多幼儿园周边学前班泛滥,每年大班第二个学期会流失不少幼儿。这些基本上由民营资本经营的“学前班”,多半会教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几乎所有知识点,甚至打着“奥数”和“冲刺名校”的噱头,吸引家长报名,当然收费之高也令人咋舌。在商家的宣传鼓动下,许多家长唯恐孩子落后,纷纷把孩子从幼儿园送到了学前班。
然而,实践证明,在学龄前学习过小学阶段知识的学生,他们后期的学习适应性反而比没有学习过小学知识的学生差。同时,提前介入知识学习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一知半解,会导致这些孩子真正进入一年级学习阶段后,以为自己什么都会了,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和讨论,反而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往往会起到“好心办坏事”的效果。
另一方面,学前班过度、超前教授幼儿知识,也导致小学“零起点”教学落实艰难,加剧了“起跑线”恐慌,孩子们参加校外培训的年龄越来越小,培训科目越来越多,教育“内卷”化日趋激烈,形成恶性循环,不仅会加重儿童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还容易造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均衡,极大地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当下,“学前班热”降温,幼儿园大班重受欢迎,说明“双减”政策的落实初见成效,幼儿园大班的在园人数得到了保障,这是个良好开端。但是,也需要看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数家长仍有过度重视幼儿知识储备的倾向,依然将学习排在入学准备的第一位。加之不少学前家长担忧小学一年级能否真正做到“零起点”教学,害怕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入学准备焦虑并未有效缓解。
有鉴于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在促进幼儿园与小学联动的基础上,提高教育透明度,贯彻增进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课程衔接,采取丰富多彩的方式为幼儿及家长开展多种观摩体验活动,不仅满足儿童知识经验的衔接,而且注重情感与社会性的衔接,促进孩子顺利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还要着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减少教育“内卷”,向家长提供更多指导性资源,帮助家长了解如何为儿童上学做好准备。使家长对执行“双减”政策抱有信心与期待,并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支持,进而推动教育改革逐步深入。
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长们要清楚地意识到,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良好的习惯、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使孩子走得更稳更远。树立全程全面、双向多维的幼小衔接理念,摈弃“重智力、轻能力”的功利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自我管理、社会适应等综合能力,帮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康健、全面发展的未来公民,用科学理性的教育观、正确的教育方法,以及不断提升的家庭教育水平,呵护孩子快乐长大。(王丽美)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