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 禁过度采集家长信息有助于教育公平-威尼斯2299

  |     |     |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教育时评] 禁过度采集家长信息有助于教育公平
2022-04-02 10:32: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教育部1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积极稳妥推进多校划片,确保2022年招生全面实行划片就近入学,同时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信息采集工作应在招生入学时一次性采集,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4月2日《北京青年报》)

  中小学招生时,学校应采集哪些信息、不能采集哪些信息,是一直广受关注的问题。此次,教育部在通知中明确“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规范报名信息采集,给学校不正当、不规范招生信息采集划红线,特别是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对健全公平入学机制,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营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态,有益无害。

  从家校互联互通、家校共育的角度看,学校和教师对家长的信息知道得多一点,是可以理解的,有时甚至是很有必要的。譬如,登记学生家长的姓名、手机、家庭地址,能便于家校联系,也是学校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个性、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的条件之一。

  不过,学校采集信息不能没有边界,不能变相放大自身的优势地位,想采集什么信息就采集什么信息。学校要求家长无条件提供工作单位、职务和收入信息等,就涉嫌按家长的情况招生、按家长的情况教学,而不是公平招生、因人施教。

  规范学校报名信息采集,平时也不应过度采集家长信息。有时候,学校要求家长在下载的app、关注的小程序上,注册相关信息,学校、教师是可以了解和采集到家长相关信息的。有的教师会通过家访、与同学或家长谈心,了解家长的工作单位和职务信息等。有网友还说,曾有私立学校要求学生画出家里的房子、拥有的汽车车标……这样的信息采集,虽然不是在招生时,却也存在过度采集家长信息的嫌疑,学校应尽可能避免类似做法,让家长省心、放心。

  其实,现在的家长很敏感,担心教师给自己的孩子“穿小鞋”,希望教师对孩子多关注,其其内心又不愿意过分走近教师,有的家长甚至十分反感学校的做法越界。教育部提出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是对学校信息采集的进一步规范,同时也是对家长关注和呼声的一次回应。

  学校教学工作步入正轨,有必要扶正教师与家长关系,不放任学校任意采集家长的信息。学校和教师应避免利用职务便利,与学生家长产生教学工作之外的利益勾连,防止和避免学生产生“某某家长有能力、有背景”等猜疑和议论,引起公众对学校教育、教师教学不公的质疑。

  强调学校信息采集应当遵循的原则,应当做到有案必查、有责必究。近年来,学校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教育部门应当重视促进教育公平,在积极办好高质量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严肃规范学校和教师的行为,从小处着手,从细处作为,让教育更贴近社会需要;也要严肃查处个别老师因家长职务区别对待学生、以家长职务谋取私利,伤害家校合作,污染社会风气的行为,营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态。(卞广春)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
四川文明网威尼斯2299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