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木版年画、舞龙舞狮、皮影戏……多样的非遗年货、热闹的非遗表演,传递出浓浓的年味儿。14日(农历腊月廿三),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在山东潍坊举办2023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启动仪式。活动发动各地非遗保护机构、非遗传承人和广大网友,用镜头记录春节期间年俗等非遗传承实践相关活动,在网络平台开展视频展播、话题讨论和现场直播。(1月15日《光明日报》)
据初步统计,2000余项省级及以上与春节相关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按照传统定期举办活动,各地共将举办1.2万余场线上线下非遗传承实践活动,让人民群众在活动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共享文化建设成果、同过红火中国新年。
可以说,这些正在举办或将要举办的以非遗项目为主题的活动,给了众多非遗项目以用武之地,以展示自身魅力的舞台。这些能够体现浓郁春节元素的非遗产品,公众也是欢迎的。春节前夕在全国各地举办的“非遗大集”上,不管是和非遗相关的食品、工艺品,还是一些艺术表演活动,都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也给当地增添了浓浓的年味。这就说明了一切。
非遗过大年,年味更浓厚。春节是延续千年的传统节日,很多非遗项目同样也是延续几百上千年的传统文化,如何让两者相得益彰、相互成全,就成了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课题。从非遗传承的角度来看,如果能够围绕春节开发、设计出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非遗产品,不但可以让非遗项目被更多人所认识,从而得到发扬和广大,而且也会为自己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对于大多数非遗项目来说,只有让自己的产品能够立足市场、着眼市场,才能够真正得到继承、发扬和光大。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项目和产品众多,称得上是一笔十分宝贵的文化财富。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国家到地方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如何让更多非遗项目和产品能够在现代社会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能够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商业价值,一直是非遗传承和保护过程中的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么,充分利用像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给非遗项目和产品一个可以充分展现风采的舞台,并且从中寻找到市场和商机,就是传承和弘扬非遗项目和产品不可错过的机会。
比如在山东潍坊举办的2023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山东非遗年货大集汇集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非遗产品和精彩的非遗展演,济南皮影、莱芜陈楼糖瓜、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剪纸等,让群众赏非遗之美、购非遗好物。因为一些年轻的非遗传承人本身就是网络主播,他们通过镜头把这些非遗项目、非遗产品,带到全国网友面前。与此同时,一些户外主播、带货主播,同样把自己的镜头对准一些非遗项目、非遗产品,让全国网友在欣赏非遗魅力的同时,也可以选购非遗年货,让过年的年味更加浓郁、醇厚。
期待有更多非遗保护机构、非遗传承人和网友,用镜头记录春节期间年俗等非遗传承实践相关活动,让人民群众“云端”感受欢乐、喜庆、祥和的中国年氛围,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苑广阔)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