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2023年春运大幕正式启动。跨区域人员流动,疫情三年来累积的回乡过年、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等出行需求……作为我国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后的第一个春运,今年的春运注定将是不平凡的,它承载着团聚的期待,昭示着复苏的希望。(1月9日《中国经济时报》)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大约有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也显示了春运考卷的难度。
2023年春运更是一场大考,面临客流大幅增长、重点物资运输保障任务繁重、从业人员感染、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增加等多重压力,做好春运工作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挑战性,前所未有。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是我们这个民族最特殊、最值得重视的传统节日,回家团圆是其主旋律,也是亿万民众最基本的愿望。然而,受疫情影响,近三年来,为了防疫大局,许多外出游子都牺牲了春节回家的机会,他们的付出和忍耐,值得被“看见”。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回家过年具备了更多可能性。满足更多民众回家过年的愿望,让阖家团圆成为更多家庭的春节记忆,就必须落实落细2023年春运服务和疫情防控各项任务安排,以最大能力、最佳状态、最优服务,确保春运期间人民群众平安健康、便捷舒畅出行,确保重点物资运输畅通有序,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让民众好好过一个幸福安全的团圆年!
做好春运工作,运输组织是核心,交通物流畅通是基础,疫情防控是关键,安全生产是底线,群众满意是根本,组织领导是保证。要在运输组织、畅通高效、科学精准、防范应对、用心服务等方面狠下功夫,提升旅客全流程出行体验,着力加强重点群体服务,切实保障乘客合法权益,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舒心满意。
对于春运、归家还应有更深的理解。有研究者发现,春运对于民众来说,不单单是身体的回家,同时也是心灵的放松与宁静。在很多工厂里都有一种现象,春节收假以后,产能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这说明,在过节时很多人真正放松了自我,也就是说,回家其实也是一种心灵的治愈。因此,在民众深受疫情影响的当下,不仅要组织好春运工作,更多用人单位也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更多民众能够回家过年,这既是人文关怀,也是生产经营之道。
民众回家过年的愿望,应该得到充分尊重和满足,春节团圆的传统也应该得到强化,这是属于我们民族的独特记忆,也是有利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对于民众来说,在实现和满足愿望的同时,理性错峰有序出行、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安安全全度过春节,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心愿。(关育兵)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