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工作的地方在一个镇上,镇上有许多企业,在企业上班的几万产业工人以年轻人居多。作为一名“打工人”,我经常可以观察和接触到其他“打工人”,他们大多数人下班后的文化生活很单调,除了在家看看电视,偶尔看场电影,多数时候是聚在一起打麻将,或在麻将馆打,或购买麻将桌在家里打。
身在异乡的多数“打工人”,将打麻将作为打发业余时间的主要方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他们钟爱打麻将,还是针对乡镇“打工人”的文化市场培育得还不充分,后凸显出城乡文化市场资源配置不均衡?我想应该是后者,几万“打工人”集中在一个镇上,他们不仅有生活需求,也有巨大的文化娱乐需求。但乡镇文化市场供给短缺,进一步说,是乡镇上适合“打工人”消费的文化娱乐活动(项目、节目)供给短缺。毕竟,多数“打工人”工资不高,他们虽然有文化娱乐需求,但消费能力有限,看电影、进ktv只能偶尔为之,他们更需要的是大众化、普惠化、公益化的文化娱乐供给。
这就引发出一个问题:乡镇文化场域如何营造?乡镇文化市场怎么培育?广大产业工人的文化娱乐需求如何满足?不单是我工作的镇上,很多地方的工业园区都是在乡镇、街道,大量“打工人”的业余生活要有去处,这是不能忽视的问题。不能让麻将“占领”乡镇文化娱乐市场,否则,不仅会对“打工人”自身的文明素养、家庭和睦造成负面影响,对乡镇文明建设、社会和谐安定,也会产生负面消解效应。
换个角度看,“打工人”是一个庞大群体,“打工人”文化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他们的文化娱乐消费是一块“大蛋糕”,具有相当大的市场前景。可见,培育好乡镇文化市场,丰富大众化、普惠化、公益化的文化娱乐供给,其意义不仅仅是满足“打工人”的文化娱乐需求。
作为政府相关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特别是,要积极引导、支持企业、“打工人”成立歌唱、舞蹈、书画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艺组织,并提供场所,便于开展演出展示活动,让“打工人”演给“打工人”看,丰富“打工人”的文化娱乐生活,同时吸引更多“打工人”加入进来,创建更多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艺组织。
企业要履行好主体责任,重视职工业余文化娱乐需求。对此,不是建一个篮球场、搞几场职工歌唱比赛,就可以的,而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征求职工意见和建议,建设好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职工之家,让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好场所、好去处。
除了政府、企业各尽其责,还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镇文化场域营造。尤其是乡镇最为缺少的剧场式演出模式,民间资本运作具有广泛的操作空间。比如,政府在场地建设上给予优惠政策,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小型剧场,既可以引进专业的剧场演出节目,也可以按照场次有偿租借场地,通过“薄利多销”实现盈利。
总之,均衡城乡文化市场资源配置,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方合力、坚持不懈,加大文化娱乐产业投入,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娱乐产品,将“打工人”从麻将桌吸引到合唱团、书画社、文学社等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组织和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养;不断做大乡镇文化市场“蛋糕”,“打工人”的文化娱乐消费,也会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孙维国)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