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四川省通济堰、江苏省兴化垛田、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江西省崇义上堡梯田成功入选2022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包括这4处新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到30处。(10月7日《人民日报》)
灌溉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灌溉文明古国,也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2014年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评选灌溉工程遗产时,就有四川乐山东风堰、浙江丽水通济堰、福建莆田木兰陂、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入选首批遗产名单。
融合自然与工程,古人的智慧令人赞叹;统筹保护与利用,让千年治水智慧继续发挥作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凝结着古人智慧,闪烁着文明之光。大量灌溉工程经受住历史考验,没有成为“西风残照”中的废墟,而是继续蓄洪防旱、润泽大地,成为自然与工程融合的典范,不断展现辉煌灿烂的中国水利史和文明史,讲述着充满中国智慧的灌溉故事。
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评选的其他世界遗产不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着眼于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对文明的影响。我国灌溉工程不断进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具有千年不衰的生命力,证明我国有着利用自然条件,通过工程优化区域自然条件的优良传统,更多灌溉工程被修复、保护,留住水脉,留住乡愁。
古老的灌溉工程,生命力如此旺盛,关键在于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灌溉文化。这是从古至今延续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用水自治管理方式,以最小的管理成本发挥灌溉工程的最大效用,使灌溉工程造福一方百姓,同时培育出人与水共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观和价值观。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我国的灌溉工程遗产,就是需要而且必须保护利用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灌溉发展史与中华文明史同样悠久。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文化内涵,对此一定保护好、利用好。总之,用好灌溉金字招牌,这对传承文明,鼓励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水利遗产工程继续造福子孙,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天放)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