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是乐山市仅有的两个彝族乡之一,地处小凉山脚下,辖新河、文店、象鼻、林丰村4个村,24个村民小组,其中彝族村寨2个。总人口1816户6718人,有彝、汉等民族,其中彝族625户2576人,占总人口的38.3%,具有民族“大杂居”的普遍特征。近年来,共安彝族乡坚持以“党员带头、模范示范、村规民约、监督检查”等基层治理“微”措施,撬动乡风“大”文明,推动移风易俗再上新阶。
“小”承诺,破除“开头难”
“来,大家看下承诺书,我们共同来签订!”乡政府内,一名党员干部手拿承诺书对大家说道。“以后,我们的行为准则就要按照制定的文明乡风行动方案来进行啦!”。仔细看内容,原来是抵制高价彩礼承诺书。
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签定《拒绝高价彩礼承诺书》,积极向周边亲属宣传彩礼、酒席等移风易俗“限高”标准有关政策措施,以点带面,以少数人带动一片人,形成辐射效应。
共安彝族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负责人,党委委员、4个村“两委”为组员的“乡-村-组”三级移风易俗工作小组,印发《共安彝族乡高价彩礼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共安彝族乡培育文明乡风行动方案》等文件,形成党委齐抓共管,科室分工合作的“纵到底、横到边”责任体系,切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小”人物,引得“全村谈”
“你们听说了吗?赤惹杨林评上四川好人啦!”村民就这一喜讯纷纷在村头热火朝天的讨论着。
“她嫁过来带着两个孩子,还要照顾瘫痪的公公,老公也身患重病,全家就靠她一个人撑着,真的太不容易了!”
村民们口中讨论的“四川好人”就是林丰村的赤惹杨林。近年来,共安彝族乡不断发挥模范人物示范作用,以“鸽鸽讲堂”宣讲团、“共安先锋”大讲堂为抓手,开展文明乡风“双语”宣讲会5次和文明户、最美家庭、最美婆婆、最美媳妇等评选活动,通过注重榜样示范、典型引领,有效提升乡村文明建设,真正让移风易俗“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小”约定,带动“大家干”
村上成立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务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起初,大家都不太在意,也觉得没啥作用。后来,只要群众家里发生大大小小的纠纷,“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成员都热情的来了解事情原委,积极帮忙化解,让群众有了新的认识,随即发生改观。
村“两委”新修订了“村规民约”,将遏制高价彩礼、重视和谐家风、孝老爱亲等内容重新修订其中,在全村广泛开展“学家训、明村约、强文化、树新风”等活动,共进行家风讨论会5次,协调家庭纠纷20余次,在全村营造了积极传承家训文化、崇尚道德模范、争做“共安好人”的浓厚氛围。
如今,村民的生活中少了“吵闹”,多了和睦,一家人、一个村其乐融融,大家都对这种这份“约定”视若珍宝。
“小”规矩,引得“众人赞”
“太后悔了,违反了移风易俗规定,破坏了大家好不容易形成的好风气。”被纪委处分的村组干部阿提自责的说道。
共安彝族乡乡纪委制定督查清单,以听取汇报、开展谈话、实地走访等监督检查方式,切实抓牢干部群众落实移风易俗行动。截至目前,进行走村入户30次,召开专题整改会10余次,排查不良风气10余次,解决问题纠纷6次,在全乡上下形成不良风气斗争高压态势,严肃了乡村组干部生活风气。(罗诗程)
编辑:杨均
相关推荐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