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四川文艺创作生机勃勃-威尼斯2299

  |     |     |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四川文艺创作生机勃勃
2022-09-23 09:47:00 四川日报
分享到手机

型原创川剧《草鞋县令》剧照。

陈智林、刘谊出演《草鞋县令》。本文图片由剧组提供

  9月15日晚,对于四川文艺界来说,是一个值得“沸腾”之夜:四川打造的原创川剧《草鞋县令》获得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国家舞台艺术的最高政府奖“文华大奖”。

  好消息接连传来:四川扬琴《蜀道》斩获我国群众文艺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政府奖“群星奖”;成都企业参与出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也获得“文华大奖”。在浙江杭州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上,《通江民间歌谣校补图注》(上、下)代表四川获优秀民间文学作品奖,这也是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离不开来自巴蜀文化的丰厚滋养,离不开文艺创作者对当下时代生活的细致观察,更离不开文艺界的精益求精、砥砺奋进,不断向高峰攀登的勇气。

  从脚下的土地上寻找题材

  巴蜀大地数千年文化传承,给予当下文艺创作丰厚的源泉活水。一大批充满生命力的优秀文艺作品从这片土地上生发,折射出浓烈的文化自觉,彰显出深厚的文化自信。

  川剧《草鞋县令》以清嘉庆年间什邡县令纪大奎为原型而创作。编剧杨椽介绍,纪大奎为官之时治理水患、教化百姓、一心为民,总是穿着一双草鞋访贫问苦,因而被当地群众称为“草鞋县令”,这样的人物事迹,为川剧《草鞋县令》提供了一个绝佳创作素材。

  将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搬上川剧舞台,主创并非简单复刻故事,而是在情节打磨和人物塑造上狠下功夫,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传承,将贴近当下的生活气息巧妙融入其中。

  自2018年首演以来,主创数易其稿,在不断打磨中对剧本立意重新深度开掘,把最初的“反腐倡廉”主题,升华为地方官员亲民为民充满人性光辉的故事,在历史故事讲述、艺术创作表达、时代价值体现结合上独树一帜。“纪大奎从历史中走来,走上了川剧舞台。带着以民为本的初衷,讲述执政为民的故事。”该剧主演陈智林表示。

  剧中,一场纪大奎“跑山悟道”的情节,在戏剧化演绎中,脱掉厚底官靴、换上草鞋,成为全剧点题的高光时刻。为了表达好这一场戏,主创团队在艺术上精益求精、不断提升,从情节的编剧、剧情的节奏、演员的表演、作曲配乐等相互配合、互相成就,奉献出这一精彩且充满哲思的桥段。

  获得“群星奖”的四川扬琴《蜀道》,以千古名篇《蜀道难》为切入点,通过“诗仙”李白和现代巴女两个人物的跨时空对话,传唱出从“蜀道难”到“蜀道畅”,从“蜀道穷”到“蜀道富”的古今巨变。

  除了立意上的创新,在剧情的不断打磨中,主创团队进一步拓宽作品的叙事格局和视野构思,在四川扬琴特有的“坐地传情”的情感表达中,呈现出“蜀道”从历史之路、人文之路到致富之路、家国之路的壮阔变迁历程,这背后,是川人的智慧和勇气,是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捧回“山花奖”的《通江民间歌谣校补图注》(上、下),由通江县文化馆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合作编撰,首次从语言、民俗、文学等角度,对通江境内的民间歌谣进行较为完整、系统的校注与研究。“通江地处秦巴山区,自古人文荟萃,文化根脉源远流长,通江民间歌谣是巴山儿女智慧的结晶。”该书主编之一、通江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潘大聪说。

  “好的题材就在我们脚踩的大地上,就在我们热气腾腾的生活里。”这已成为越来越多四川文艺创作者的共识。

  精益求精锻造好作品

  文艺创作需要沉得下心、耐得住性。自2018年诞生以来,《草鞋县令》多次登上省级和国家级舞台,获得不少殊荣,但为了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主创团队又以“脱胎换骨”之姿再次进行重新创排,在整个故事情节、结局走向上进行了大幅删减调整,这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毅力。

  《草鞋县令》中,还加入喜剧表达元素,以四川人特有的幽默和活泼,让剧目更精彩好看,也让人物角色更加骨肉丰满、充满温度。曾两度获得“梅花奖”的陈智林,为了出演这部剧,一个月内减重16斤,在一遍又一遍排演中,回归初心,从内在精神去把握角色,成就了这个鲜活、丰满的草鞋县令形象。

  今年85岁的李天鑫,担任《草鞋县令》的唱腔设计、作曲、配器和指挥。“说实话,这也是我从业这么几十年来,感觉第一次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来完成这项任务。”李天鑫透露,整个剧有29首唱段,其中22首都进行了改动。同时,又进行了许多新的创意和突破,例如在大段的对白中都配上音乐,并在配乐中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包括什邡当地民歌等,让整体呈现更加丰满。

  《蜀道》创作于2019年,在3年的创作提升过程中,主唱夏铭锺、杨娜立足四川扬琴本真,收集四川扬琴前辈名家唱段持续揣摩,又充分发挥原创特色,利用四川扬琴的声腔艺术和音乐特点,以气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综合运用肢体语言、情绪表达、唱腔韵味,演绎“李白”和“巴女”穿越千年时空古今同框对话。“让观众知其声、明其意、共其情。”主创团队表示。

  《通江民间歌谣校补图注》是系列丛书《巴山濒危文化遗产丛书》之一,该书以20世纪80年代搜集的通江县民间歌谣为底本,全面呈现通江民间歌谣的文化内涵,其成稿离不开作者持之以恒数十年的田野调查。

  期待更多精品繁花绽放

  正是四川对于文艺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全面推进,给了创作者们充分的底气,能够“甩开膀子”全心追求精益求精。近年来,四川按照“把导向、强主体、出精品、出人才”原则,给予了文艺创作者们和谐、良好的创作环境。尤其是去年《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试行)》出台,每年财政预算3亿元,对影视、舞台剧、文学、曲艺、美术等多个类别重大文艺项目进行扶持和奖励。四川对文艺创作如此大力度的重视,在全国引发关注,精品迭出、生机勃勃。

  今年,在以川剧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振兴与传承方面,四川创新推出戏曲名家工作室。陈智林也正是首批成立工作室的戏曲名家之一,在文艺创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让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道”。“能够捧回文华大奖,离不开全体演职人员和幕后工作者齐心协力的努力,更离不开四川振兴川剧的决心和实实在在的举措。”陈智林表示。

  “川剧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正在开启川剧传承发扬的新时代。”9月20日举行的川剧《草鞋县令》荣获“文华大奖”座谈会上,不少川剧人感慨道。

  捧回大奖,四川文艺创作也迈入一个新起点,在未来,也期待更多具有浓浓巴蜀情、四川味、时代风的优秀文艺作品,犹如千树万树繁花盛开。(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梦琳 李婷 边钰)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
四川文明网威尼斯2299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