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化”演绎主旋律 今夏电影红色大幕很燃-威尼斯2299

  |     |     |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青春化”演绎主旋律 今夏电影红色大幕很燃
2021-07-16 15:32:00 四川日报
分享到手机

  《1921》《革命者》《红船》——7月以来,这三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主旋律题材电影集中上映,在强势开启今夏暑期档的同时,也收获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

  这三部影片,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同样的题材,不同的呈现方式,充分展现出创作者对主旋律题材多元化的探索与创新,引起观众的共鸣。

电影《红船》剧照。

电影《革命者》剧照。

电影《1921》剧照。本文图片均由片方提供

  厚重历史题材的

  青春化叙事

  7月9日上映的电影《红船》,由浙江省委宣传部和四川省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浙江影视集团和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等联合出品,沈东、王德庆联合执导,黄亚洲编剧。影片中,演员侯京健和张桐继电视剧《觉醒年代》后再度携手,再次分别饰演毛泽东和李大钊。

  《红船》重点讲述了自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聚焦重大历史,尝试采用青春化叙事风格是影片的特色。该片以青年毛泽东的视角和思想成长为主线,力图用全新的影像风格和镜头语言还原百年大党的历史原点,令人耳目一新。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写下“非常燃令人热血沸腾”“没有说教味”“好好讲故事的诚意之作”等评价。

  “影片既有浓重个人风格的书写,也有新主流大片的美学范式,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此前在北大举行的《红船》学术研讨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说,这种以人带史的手法能够给观众更好的代入感。

  电影《1921》,由腾讯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等出品,天津猫眼微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四川太平洋电影院线等参与联合出品。影片围绕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通过对年轻的共产党人的群像呈现,带领观众重回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7月7日,电影主创成都路演,影片监制兼导演黄建新等讲述了影片拍摄的一些幕后故事。

  相较此前黄建新成功打造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诸多主旋律题材影片,《1921》大量起用年轻演员,显得更加具有“年轻气息”。影片中,当中共一大13名代表齐聚上海准备开会时,邓恩铭等年轻代表,对繁华热闹的上海租界充满好奇,四处游玩,照哈哈镜等,展现出年轻人活泼天性的一面。

  “中共一大13名代表,平均年龄28岁,最小的只有19岁。”黄建新说,就是这样一批年轻人,为了一个伟大的理想而集结。电影也希望能够通过青春化的表达,再现当时风雨如磐中勇担救亡图存责任使命的革命党人的年轻形象。

  聚焦细节

  让人物更加丰满充沛

  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必然涉及众多历史人物,有限的电影时间中如何取舍,也是创作者需要考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评价道,《红船》没有把中共一大13位代表全都详细表现,而是聚焦毛泽东,以单个人物介入整体事件的表达,独到地传达出毛泽东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方式,对今后重大历史题材电影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作为故事片,在基于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必然要进行一些艺术化的加工和呈现。

  7月12日,《红船》编剧黄亚洲在成都举行分享会,透露了自己创作《红船》时的一些心得。黄亚洲认为,在创作历史题材的文学、影视等艺术作品时,作品中史实和虚构之间的关系,应当遵循“大事不虚,小节不拘”的创作原则,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忠实于历史,小的历史细节、历史人物以文学创作的手法呈现,为史实和主角“增色”。“相比30年前的《开天辟地》以史带人,《红船》做到了对人物内心的聚焦和细节的把控。”黄亚洲说。

  因此,在《红船》中,一个个过去大众认知中不是特别熟悉的历史人物形象清晰、立体起来了,例如陈独秀的夫人高君曼、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等更加活灵活现,有血有肉。而创新地加入了对虚构的人物的着墨,也让作品更加丰富“好看”。

  同样,电影《革命者》,采用非线性的叙事结构,讲述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积极探索救国革命道路的故事。该片围绕李大钊的主要活动轨迹,通过以真实历史人物和影片虚构角色相结合的方式,勾勒出一幅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前后的时代群像,将观众带回那个动荡不安却又热血激昂的时代——文人志士有爱国之心、豪杰英雄有忧国之意、贩夫走卒亦有救国之志,在这片土地,凡心存天下,人人皆为革命者。

  黄建新认为,如果说《建党伟业》拍历史,那么《1921》就是拍人。电影《1921》,将大量的笔墨着重于当时的共产党员个体上,试图通过细节故事呈现出他们当时的生活状态、个人性格等。其中,一段青年毛泽东遭遇法国人阻拦后,在上海街头尽情奔跑的情节,从悲愤到充满希望和激情,成就了电影的“高光时刻”。

  实际上,这一段镜头不是随意为之,而是黄建新的长久酝酿,他希望用奔跑这个行为,带领观众进入毛泽东当时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展现一位革命伟人对于理想信念的认知的变化。在拍摄时,演员跑步的步幅、两侧街景变化、配乐等都有精心的考量。

  “导演希望我塑造人物的时候不要标签化,而是走进人物的内心。”饰演毛泽东的演员王仁君说,因此一些自己自然流露的临场发挥,也被导演记录下来并呈现出来。影片中有一场戏,李达请毛泽东吃饭,却“没吃到辣椒”,这是专门设计的情节,其实也隐含着主创的巧思。“这样许多鲜活的细节,都是为了展现出这位伟大领袖更加生活化的一面。”王仁君说。

  观照当下

  引发年轻观众共情

  回望历史、更为当下。《红船》总策划郑重介绍,策划之初,电影的创作理念,就是通过以毛泽东为核心主角,展现青年毛泽东的挫折、失败和觉醒,立足红船精神和“两个一百年”的高度,力求与年轻人形成共情和共鸣。

  影片中,细腻刻画毛泽东的革命经历及心路历程的同时,还着墨展现了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故事。主创对此表示:“以往影视作品对两人爱情的描绘相对较少,他们的感情不仅是男女间的爱情,还饱含着志同道合的革命情谊。”

  为此,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用了“四个”着眼来评价《红船》独特的开创性:“首先是着眼于青年领袖毛泽东,富有想象力地塑造了一大前后的毛泽东形象;第二是着眼于成长,回望了毛泽东的成长过程中的挫败、困顿等动人点,具有强烈的励志感;第三是着眼于诗意的表达,使影片在纪实再现的基础上提升了诗意的格调和境界;第四是着眼于今天的价值,‘两个一百年’交汇思考赋予了回望历史、珍惜当下的强大精神诉求。”

  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影院观看,并收获共情,也正是影片主创们所努力的方向和想要实现的目标。电影《1921》在上映前后,主创团队专程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大学等各地高校,与高校学子交流,引发了许多从影片出发的探讨和思考。

  《1921》主创团队说,影片中所呈现的百年前“90后”和“00后”们,在国家危亡之际,凭借着坚定不移的信仰,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勇敢地承担自己的时代使命。这样的青春热血,与今天广大的“90后”和“00后”们是相通的。

  《1921》编剧之一、四川人余曦,在参与编剧这部影片时,查找了大量的史料,在创作时,则通过影片表达的方式将其隐藏暗含在镜头和故事中,等待观众看片时来“发掘”。这其实也正是如今年轻观众看片时所乐于参与的一种互动——挖掘细节剖析背后的故事,“希望观众来二刷、三刷时,能够来发掘。”余曦说。

  电影《革命者》上映之前,片方在成都举办了一场主题观影会,分享环节,许多年轻人表达了自己观影后的澎湃和激昂。“正是李大钊这样的革命者,他们的理想、信念和奉献,让我们有了今天的生活。当初革命先驱李大钊所想象的世界已经实现了,我们就活在这个世界里。”一位观影观众说。(全媒体记者 吴梦琳 肖姗姗)

  更多精彩点击

  电影《山歌》

  影片取材于凉山三河村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真实案例,讲述了三河村第一书记因公牺牲,乡党委副书记赵琳主动请缨来兼职村第一书记,同时何斌也来到邻村火普村任第一书记,两人从欢喜冤家到互帮互助,最终两村都如期完成脱贫任务的故事。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派驻到三河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大学青年教师李凯的事迹,也被改编融入影片之中。目前影片正在全国院线上映,同时在腾讯视频已上线。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

  31年前,峨影打造的电影《焦裕禄》引发轰动,成为银幕经典。31年后,再次推出的《我的父亲焦裕禄》,根据焦裕禄二女儿焦守云口述回忆改编创作,以家人的视角回顾焦裕禄工作足迹,讲述生活点滴,再次在银幕上呈现“人民公仆”焦裕禄的光荣事迹。影片由湖北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委宣传部、四川省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峨影集团、四川传媒学院等出品,将于7月23日在全国上映,目前已在多地开启点映。(全媒体记者 吴梦琳 整理)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蜀icp 备09014459 号

"));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
四川文明网威尼斯2299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