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家门前作画
在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爱画画的七旬老人赵柏诗,用一幅幅彩色手绘,定格村里的草木山水、村居庭院,记录乡村变迁,在该村传为美谈。
6月25日,记者走进赵柏诗位于黄桷桥村6组的家。普普通通的二层楼房,内里陈设简单,只见一幅幅手绘画一层摞一层,贴满堂屋三面墙。不仅如此,赵柏诗家的卧室、厨房,甚至是冰箱等家具电器上,也都贴着手绘画。看得出来,主人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绘画。
赵柏诗告诉记者,她生于1949年10月,与新中国同岁。由于其父亲爱好绘画、书法,她自幼受到熏陶,从小就喜欢绘画,遗憾的是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她与老伴罗荣安养育了3个孩子,如今孩子们都自食其力了,赵柏诗有了空闲时间,就重拾儿时的爱好,自学绘画,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在赵柏诗的画作中,除了简笔的花草和飞鸟,更多的则是乡村风景画。画里有山有水,有成排的民居,有别致的小亭子,还有行人穿梭在山村小道上的图景等。虽然绘画用的宣纸或素描纸大小不一,也没有装裱,且画得随意,但画中的一草一木,生机盎然,河流、民居错落有致,行人形态各异,着色浑然一体,自有一种乡村生活情趣。
“我喜欢在村里散步,每次看到好看的景色就用手机拍下来,然后回家对着照片画。”赵柏诗说,她的绘画主要取材来自黄桷桥村。画画时,她先用铅笔构图,素描成形后再用油画棒或水彩着色。每次作画少则半个多小时,多则两三个小时。
她指着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山村风景画告诉记者,“这一幅差不多断断续续画了两天,画的是我们6组的风景,画中的河是黄鹤湖,房屋就是我们家对面村民家的……”
从2015年到现在,粗略估计,赵柏诗已作画数百幅。在日复一日的定格、描绘中,赵柏诗不仅愉悦了身心,也见证了黄桷桥村的点滴变迁,“从前我们村很穷,到处是泥巴路,现在都变成了水泥大马路。”与此同时,黄桷桥村里的土地都用于发展产业,还开发了旅游项目,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我们不用种田,一样有收入。”
赵柏诗对待绘画的热情,得到家人和村民的肯定。
老伴罗荣安很支持赵柏诗,她在画,他就守在一边,帮忙摆画架,整理画稿。此外,赵柏诗的孙子们也很支持她,虽然平日不在一起生活,但他们总会在赵柏诗用完绘画材料之前,提前帮她买好纸张、着色用的笔,寄到家里。
该村纪检委员余震提到赵柏诗,十分赞赏,“老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值得肯定。”(全媒体记者 张小丽 文/图)
编辑:杨均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蜀icp 备09014459 号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