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雨坛彩龙传承人罗德书:愿做“东方活龙”的守护者-威尼斯2299

  |     |     |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泸州雨坛彩龙传承人罗德书:愿做“东方活龙”的守护者
2022-05-18 10:14:00 四川日报
分享到手机

罗德书(左)舞龙头。

泸州雨坛彩龙传承人罗德书。

  “这招叫龙出洞!”5月12日上午,泸县喻寺镇谭坝村的五彩步道上,伴着中气十足的叫喊声,73岁的罗德书两眼一定,双手一挥,手中的雨坛彩龙“龙头”如同活了一般,不断翻滚跃起。在他身后,7个舞龙者灵活控制着“龙身”。

  龙出洞、龙夺宝、龙抱蛋、龙叹气、龙翻滚……近十个动作过后,一套表演结束,罗德书就近在路边一坐,额头泛起汗水:“以前耍龙,全身上下都是力气。现在,耍个十多分钟,脑壳就晕了。”

  尽管有些力不从心,但罗德书很愿意坚持。他称舞龙为“耍龙”,“耍”字代表着享受和热爱。“因为悠久的历史和浪漫的龙舞表演,雨坛彩龙被称为‘东方活龙’,有着鲜活灵动的生命情态和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希望能让它得到充分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发扬。”

  传承 会制龙的舞龙人

  仔细观察罗德书的手掌,除了黝黑、厚实之外,手掌前端还有4个泛黄的老茧,这是常年手握舞龙竿留下的。“耍龙最重要的就是让龙‘活’起来。”罗德书说,龙的“活”不仅表现在动作,还有神态——嘴巴是张开还是闭拢,身体要不要晃动,这些都是演活一条龙必须要研究和练习的。

  1892年,泸县籍民间艺人王世品回到泸县,将当地原本盛行的“草把龙”改成彩龙。1919年,第一条雨坛彩龙诞生。后来,王世品将彩龙舞技传授给以罗银坤为主的罗氏家族,之后便在罗氏家族中传承、发展。

  每到过年过节、婚丧嫁娶,当地都要舞彩龙,有着祈福的意思。小时候父亲去舞龙。罗德书和弟弟就围着龙打转。耳濡目染,兄弟俩对舞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刚学耍龙的时候,因为个子小、技术差,只能耍龙身。为了快点掌握耍龙的技巧,我每个动作都会反复看、反复做,一练就是几个小时。那个时候手臂力量弱,每次练完都酸得抬不起来。”罗德书回忆。努力不负,21岁时,罗德书第一次舞起了龙头。

  1999年6月,父亲病故,罗德书兄弟俩被确定为雨坛彩龙第五代传承人,挑起了雨坛彩龙队伍建设、培训、演出的担子。

  除了舞龙,罗德书还会制龙。画好龙麒麟的油纸被当成装饰品挂在墙上、还未编制完成的龙头……走进他的家,雨坛彩龙的“半成品”随处可见。闲来无事时,他会从地里头砍两把竹子,坐在院坝里编龙骨。“现在的材料越来越丰富了,但竹子还是最好用的。”罗德书介绍,一方面,竹条结实、有韧劲,能够很好地还原龙的形态;另一方面,竹条比较轻巧,减轻了雨坛彩龙的重量。

  仔细端详罗德书制作的雨坛彩龙,或多或少有些“不完美”:龙鼻处,纸糊得略显“粗糙”,抑或是龙身的布衣走线不够规整。但在他看来,正是这种纯手工的古朴感,为每一条雨坛彩龙赋予了生命。如今,舞龙队练习、表演的每一条雨坛彩龙,都是由罗德书亲手制作的。

  弘扬 壮大稳定彩龙队伍

  2006年,龙舞(泸州雨坛彩龙)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罗德书成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新头衔”之下,如何为雨坛彩龙争取更广阔的舞台?培养新人、壮大队伍成了罗德书兄弟俩努力的方向。

  每周四,他们都会去泸县方洞镇雨坛中心小学教孩子们舞龙,并普及龙舞背后的文化和故事。“龙要活,首先人要活。”在教学过程中,罗德书会让孩子们像龙一样去看、去动、去想,体会龙的神气。“要手随眼动,眼随心动,手、脚、心一齐动,龙自然就活起来了。”

  这些年,罗德书先是向师生传授舞龙技艺基本动作,再次是培训学生舞龙队。“从基本动作开始,再到套路训练、乐器训练。到了期末,基本能进行一个完整的表演了。现在每年大概有50个娃娃参加训练。”罗德书说,与孩子们在一起时,自己总是会想起小时候学舞龙的场景,“瞬间觉得又年轻了。”

  在壮大雨坛彩龙舞龙队伍的道路上,“人少”成了最棘手的事。罗德书介绍说,雨坛彩龙舞龙队常在家的成员不到20人,年龄最大的74岁,最年轻的35岁。接多场演出时,人员严重不足。“虽然也培养了几十名青壮年队员,但平时都出去打工挣钱了。”

  虽然面临一些困难,但罗德书对雨坛彩龙的发展充满希望。“永远不会放弃,再多的问题也要想办法解决,坚持下去。”目前,他确定把小儿子罗大清以及弟弟罗德学的儿子罗伟,作为雨坛彩龙的第六代传承人来培养。

  罗氏兄弟还有一个长远规划,让雨坛彩龙和当地的龙文化融合发展。“我们想组建一支队伍,定期在镇上、县上开展龙舞表演,向前来的游客展示雨坛彩龙的魅力,助力擦亮泸县‘中国龙文化之乡’的招牌。”

  达人

  罗德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泸州雨坛彩龙)代表性传承人,雨坛彩龙第五代传承人。出生在泸州泸县方洞镇宋田村,自幼跟着父亲学习舞龙、制龙等,后不断探索龙舞技艺的完善、发展与创新,并与弟弟罗德学承担起雨坛彩龙队伍的组织与培训工作。(周梦颖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芮菱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
四川文明网威尼斯2299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