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志愿精神为大熊猫守护一片绿水青山
——记都江堰市“熊猫志愿者团队”
四川文明网成都讯(王露)10月12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迈入新阶段。早在2017年1月,我国全面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试点规划中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74%,涉及多个市州及各类自然保护地。其中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片区位于成都都江堰,直接联系岷山山系和邛崃山系两个大熊猫野生种群,是大熊猫生存和繁衍的关键区域和“天然走廊”。
近年来,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将生态保护同志愿服务有机结合,多渠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内、国际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一支致力于生态环境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并向公众传播环保理念和意识的公益性科普教育志愿团队——熊猫志愿者团队。团队不仅加强了“大熊猫文化”的传播,还传递了志愿服务精神,更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生动的地方实践。团队于2019年1月入选了四川好人榜,同年2月入选中国好人榜。“熊猫课堂”2020年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四川省赛金奖。
熊猫志愿者在行动。
打造熊猫课堂 努力实现自然保护工作宣传的最大化
今年4月,一场由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和四川省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的四川高校志愿服务联盟走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主题体验活动举行。来自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的19名志愿者先后参观了自然科普馆、大熊猫守护先锋展示馆,了解了珙桐、红豆杉、大熊猫等国家珍稀动植物生存状况和保护知识,并参与深度巡山体验,填写巡护日志。
此次活动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熊猫志愿者团队打造的“熊猫课堂”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的生动实践。
2016年以来,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组建了由320余人组成的熊猫志愿者团队,积极打造集“志愿服务 自然保护 科普教育 党性教育”联动推进的“熊猫课堂”。“熊猫课堂”以“大熊猫保护 大自然教育 大众化研学”为主线,不断突破了志愿服务领域和服务阵地,常态化开展熊猫文化进校区、进景区、进社区、进街区、进山区“五大活动”100余次,树立了大熊猫物种保护的先锋、大熊猫文化传播的示范、专业化志愿服务的典型。
熊猫课堂以“大熊猫保护 大自然教育 大众化研学”为主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021年,熊猫志愿者团队全新推出了“向往的自然”体验活动,致力于让体验者远离喧嚣、避开拥挤,从城市回归自然,呼吸自然的空气,寻找内心的声音。全年将开展约10场次大熊猫守护先锋党性教育体验日活动、大熊猫国家公园野外巡护体验日两大系列活动,深植保护理念。
大熊猫国家公园野外巡护体验日活动。
与此同时,憨态可掬的熊猫在熊猫志愿者团队的开发下,也从笼子中“走”了出来,变成了熊猫抱枕、熊猫水杯、熊猫雨伞、熊猫围裙、熊猫书包等20种熊猫创意产品,并多途径的展示了志愿服务成果。
开展科普教育 让公众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大熊猫有尾巴吗?”“大熊猫最擅长什么运动?”9月23日熊猫志愿者团队自然讲师邹涛带领着都江堰市永丰小学的同学们开启了一场奇幻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探秘之旅。同一时间,自然讲师“虫幺妹”来到了都江堰市灌州小学,从自己富有自然气息的穿着引入,调动同学们去仔细观察记录校园里的自然物,开启一场欢快的自然笔记体验之旅。
近年来,熊猫志愿者团队先后在都江堰团结小学、北街小学等学校建立了15个自然生态教育示范基地,积极参与学生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共建等工作。并通过建立“保护区 职能部门 学校”“保护区 学校”“保护区 保护组织 学校”三级联动机制,在四川省内开展全国首本《大熊猫家园》教材试点推广工作,让孩子们体会生物多样性之美妙与奇趣,从而真正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熊猫志愿者团队走进校园开展自然生态教育。
志愿者给孩子们普及关于熊猫的知识。
团队还充分利用保护区人员、资源优势,设置了《可爱的金丝猴》《大熊猫微微一笑》《跟我学做标本制作》《多彩的杜鹃花》等课程,编写了《神秘的野兽》《多彩的植物》《丰富的景观》《奇妙的鸟类》《简说大熊猫》《“森林萌主”身边的那些事》等科普读物12类,《绿映都江堰》《堰遇都江堰》等杂志类读物2类,推出了以“龙龙”为主要人物的3万余字章回体小说《龙虹记》,积极探索了自然保护和志愿服务专业化、常态化、长效化充分融合的龙虹实践。
团队累计开展“绿野寻踪”“大熊猫,你是我最好的遇见”等科普教育活动100余次,与中科院、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四川大学等20余所院校和组织建立了科研合作、志愿服务关系,开展“熊猫讲师”培训活动4次。
团队向公众宣传生态文明建设。
发挥专业优势 倡导树立健康饮食文明新风尚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熊猫志愿者团队发挥自然保护工作在疫情防控的“生力军”“第一线”作用,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奋战一线,。从冰封的雪山到人员密集居住的社区,从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到社区疫情防控,在防控最前沿、绿水青山间留下了靓丽的“志愿红”“保护绿”身影。
依托专业技术人才基础,团队志愿者参与建立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技术协调组,全面开展科学监测与研究。做好保护区内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加强疫源疫病知识传播,积极提出野生动物保护、自然资源管理合理建议。加强保护区野生动物生存状况巡查,尤其是保护区和社区交界区域以及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确保巡查到位。进一步优化疫源疫病处置机制,主动与成都市、四川省相关专业机构和保护组织沟通,畅通样品运输、保存、送检渠道,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科学处置。
熊猫志愿者团队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号召,利用各志愿服务站位于社区一线优势,积极发动和协助乡镇(社区),利用“小喇叭”、宣传单等,主动发出保护野生动物、拒食野生动物、保护绿色环境等倡议,最大限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编发《绿映都江堰》“城市微光”系列微信、“森林微语”系列微信,在熊猫志愿者微信群、熊猫讲师微信群发布疫情防控、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四川志愿者协会刊发微信,引导群众认识食用野生动物的健康风险,摒弃“野味滋补”有特殊功效的伪科学、伪健康知识,树立健康饮食文明新风尚。
编辑:张文奇
相关推荐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