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威尼斯2299

  |     |     |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3-02-09 08:12:00 四川日报
分享到手机
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四川科技创新工作综述
  这是四川科技对土耳其地震的人道驰援——2月7日,在川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时间发出土耳其地震群诱发滑坡预测;2月8日,来自省重点实验室的专用地震报警系统启运土耳其,服务当地地震救援。
  这是四川科技在世界科技前沿的惊艳亮相——新年开年1个月内,四川已有3项成果陆续登上全球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
  这是四川科技在全国创新大局的突出贡献——科学家首次发现并证实玻色子奇异金属、中国科学家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新技术可在海水里原位直接电解制氢……两院院士评出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四川有3项成果入选。
  2022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创新成为制胜的决定性“变量”。四川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省科技系统勠力推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开启新篇章、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为国铸剑 高能级创新平台成群成势,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
  眼下,电影《流浪地球2》正在热映。眼尖的网友发现,行星发动机、机器狗“笨笨”、太阳活动监测技术……这些解救人类“生存危机”的关键核心技术,都有“四川同款”。
  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利用“烧石头”产生核聚变,释放能量从而推动地球。现实中,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装置就在成都。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人造太阳”,其在2022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兆安培,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
  2022年,我省科技战线下深功夫、下实功夫、下苦功夫,坚决扛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时代重任,高能级创新平台成群成势。
  从西部地区首个国家实验室挂牌设立,到天府实验室“成团出道”,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量达两位数,再到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获批,为国铸剑的战略科技力量“集团军”在川成势成群,原始创新的不竭动力正加速在巴蜀大地汇聚。科技厅统计,去年全省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0个,总量达195个。
  2022年,在川科学家关键核心技术频频突破。在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下,成功研发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超静音智能钻机、齿轨列车等21个重大产品,成功培育川油101等269个农畜新品种。
  随着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的试运行,受资助科研工作者数量较上年翻番。2000余项支持项目,就像2000多个火种,未来有望取得更多前沿方向的重大原创成果。
  动能澎湃 挺进经济主战场,成为稳增长的“定海针”
  2022年的几组数据振奋人心——全省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6万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649亿元,科技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645亿元。
  全省高新区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交出一份惊喜答卷。
  2022年,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省高新区挺进主战场、勇担主力军,表现出较好的发展韧性和逆势增长的冲劲,在我省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作用正不断巩固并持续加强。
  韧性,来自超前谋划。时针回拨到去年4月,一场常务副省长牵头的视频会,调动起全省高新区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的合力。从重大项目到营商环境,从企业培育到开放合作、要素配置,全省上下勠力同心,切实担起了重任。
  韧性,来自创新发展。狠抓创新型企业培育,“三大行动”成果突出。新增瞪羚企业62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5万家,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87万家,45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超过2万家。
  韧性,来自攻坚克难。去年6月,科技厅出台科技助力“两稳一保”7条措施,投入经费2.7亿元,从技术研发、科技金融等方面助企纾困解难。开发科研助理岗1.2万个,吸纳8000余名高校毕业生就业。无论是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疫情中坚守一线的2000人超级“防疫泡泡”,还是绵阳奔走于企业和科研单位之间的科技助理,都说明了一个生动的道理——道不远人,功不唐捐。
  破除藩篱 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再出发,点燃高质量发展“火种”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系。
  2022年,是四川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之年。从1月初,四川省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揭牌,到12月末,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非资产化管理改革试点打总,四川继续破题“不敢转”“无成熟成果可转”的难题。
  2022年,是四川科技赋能主体破障攻坚之年。时隔4年,四川再次修订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持续为科研人员“松绑赋能”。配备科研助理,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上;项目负责人可自主变更项目研究方案、技术路线、项目参与人员等调整事项。
  启动科研经费“包干制2.0”“揭榜挂帅”等试点,探索实施省级科技计划联合创新专项。
  四川在科技领域的改革探路,已成为全国一张闪亮的名片。这一年,国家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综合试点、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两项重任花落四川。
  2022年,更是四川大手笔投入,重注科技创新之年。出资1.2亿元组织实施首批科技成果转化“聚源兴川”行动,支持在川中央高校院所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7项。宜宾、阿坝、乐山研发经费投入增幅超过25%,眉山、内江、攀枝花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超0.12个百分点。
  党的二十大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系统性擘画,为新时代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科技厅厅长吴群刚表示,当前科技创新在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全省科技系统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将“国之大者”与“省之要事”结合起来,勇担时代使命,保持拼搏干劲,勠力谱写四川科技创新事业新篇章。(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莉莎)

编辑:李尚维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
四川文明网威尼斯2299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