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班专题辅导丨中央党校教授祝灵君: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威尼斯2299

  |     |     |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读书班专题辅导丨中央党校教授祝灵君: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2023-02-06 17:17:00 川观新闻
分享到手机

  编者按

  日前举行的省级领导干部和市厅级主要负责同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读书班,邀请中央党校专家作专题辅导。川观新闻思想频道将祝灵君教授讲座的主要内容摘要刊发,方便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掌握。

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祝灵君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两个确立”深深扎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每一个时代都必然会有杰出人物的观点,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观点,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智慧结晶,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必然结论,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重大建党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客观规律,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历史进程的根本保证。全党同志都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从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深刻领悟

  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可以从两条线索观察: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史。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探寻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信的党的领袖,工人运动的统一意志、行动一致,就是一句空话。一部国际共运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工人运动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交相辉映的发展史。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看,马克思主义总是在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不断发展壮大。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前夕,马克思、恩格斯与魏特林等所坚持的“平均共产主义”思潮、克利盖等所宣扬的“真正社会主义”思潮作斗争并取得胜利,才建立起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共产党组织;在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等先后同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和拉萨尔主义、巴枯宁主义作斗争,防止第一国际分裂,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影响;在第二国际时期,恩格斯与无政府主义、右倾机会主义作斗争,防止各国工人阶级政党蜕化变质;1919年成立的第三国际,列宁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本国工人运动,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取得的巨大成功。列宁过世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步走向教条化,不能与时俱进,从而丧失了党的理论的生命力,苏联社会主义事业最终走向失败。而中国共产党自经历大革命的曲折和幼年时期之后,在与党内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坚持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等观点,及时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从工人运动发展史看,接受唯物史观的共产党承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同时也承认伟大人物在历史发展中起着特殊作用,必然要在党内形成制度化、人格化权威。在总结欧洲革命经验和巴黎公社失败教训中,马克思强调“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恩格斯发表《论权威》一文并用“船长”比喻党的领袖。至于党的领袖产生条件和成长道路,恩格斯在回答《萨克森工人报》编辑部的答复中指出:“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应该从普通一兵做起;要在党内担任负责的职务,仅仅有写作才能或者理论知识,甚至二者全都具备,都是不够的,要担任领导职务还需要熟悉党的斗争条件,掌握这种斗争的方式,具备久经考验的耿耿忠心和坚强性格,最后还必须自愿地把自己列入战士的行列中……”。列宁等创立民主集中制原则,从制度上保证“培养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信的党的领袖”,把群众、阶级、政党、领袖四者变成不可分离的整体。列宁过世以后,苏共在整个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并没有处理好领袖和党员、领袖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无法有效平衡正确树立领袖权威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在戈尔巴乔夫担任总书记时期,由于党中央权威弱化,最终导致党的领导被放弃,社会主义事业改变方向,苏共解体,苏联瓦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深刻领悟到确立党的领袖对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始终坚定认为党的团结的唯一中心在党中央,党中央既要有坚强有力的集体领导也要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毛泽东强调“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邓小平提出“要有意识地维护一个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

  从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党的集体领导制度中深刻领悟

  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来都十分重视在党内形成有能力的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这是实现党的团结统一、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根本要求,也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贯彻党的集体领导制度的根本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提出民主集中制原则,但阐述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列宁等提出并建立民主集中制,它成为了各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不断推进民主集中制制度化、具体化,确保党内政治生活健康,确保实现集体领导。党在革命时期建立并完善了党委会制度。1957年,毛泽东提出要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为了使民主集中制与集体领导制度真正一致,党的十四大把民主集中制的定义修订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确保高度民主和高度集中相统一。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历史表明,必须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核心。如果没有这样的领导集体和核心,党的事业就不能胜利。这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一个重大问题。”

  没有民主,就没有正确的集中。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这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党中央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是对党的十二大确立的“我们党全部经常工作的领导核心是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制度的重大发展,把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都作为决策核心,在党中央层面扩大了党内民主,强化了集体领导制度。201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首次专门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2016年1月,中央书记处开始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此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每年也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201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2017年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委民主生活会上指出:我们党的制度是党的领袖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军委主席对我军重大问题最后拍板、一锤定音。2017年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2018年3月,中央政治局同志首次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书面述职,等等。作出这一系列制度安排表明,党中央作为决策核心遵循高度民主和高度集中有机统一的原则,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党的集体领导制度的根本要求。让做到“两个维护”不是搞庸俗的个人崇拜、做到“两个维护”并没有否定党内民主、做到“两个维护”党的领袖核心也要遵守党中央集体领导制度、做到“两个维护”并不意味着党的领袖拥有无限权力和任性决策等要求真正变成制度实践,让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制度走向成熟定型,得到全党同志衷心拥护。

  从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重大建党原则中深刻领悟

  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大国崩溃或者衰败,其中一个普遍的原因就是中央权威丧失、国家无法集中统一。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经验,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

  以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经验为例,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大致有四个标志。一是年龄结构要成熟。党的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在这个年龄阶段产生的中央领导层显然难以成熟,难以用丰富的阅历去支撑所掌握的书本知识,容易犯教条主义错误,这是党处于幼年时期一个显著特征。二是独立自主。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二大时就以中央决议名义宣布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由于不能独立自主,共产国际犯错误,党就容易犯错误。中国共产党真正实现独立自主是在共产国际1943年宣布解散并在全党经过延安整风之后。三是拥有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相关制度。1938年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相关党内法规以及1942年前后建立统一各抗日根据地权威所建立的一元化领导制度等,确保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四是必须产生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本国具体实际而形成的党的科学理论。延安整风以后,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根本指导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真正成熟的标志。这四个标志、四条宝贵历史经验,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始终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以年龄结构为例,1982年制定新党章时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但也对党中央领导人的任期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作出了制度安排。胡乔木1982年9月13日在关于《党章》修改问题答新华社记者问时指出:“在我们党的中央领导核心中,必须有一批经验丰富、见识深广、善于应付各种复杂局势、并由于他们的卓越贡献而在党和人民中享有崇高威信的老同志,这样才能保证党的领导的成熟和稳定。”“因此,在这次党章修改过程中,经过反复认真的考虑,最后还是决定不对领导人的任期作严格的限制,对各人的工作任期因人因事而异,同时在党的各级组织中实行领导人员的老中青的结合和新老的交替,这样做是更加符合我们党、国家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保证,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敢面对并成功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确保中华号巨轮在关键时刻把稳航向并驶向胜利彼岸,赢得了党心军心民心,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在群众眼中,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和全党,坚持人民至上,始终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在党员心中,习近平总书记守正创新、自信自强,坚守理想信念、兑现使命担当;在国际上,习近平总书记是形象大使,生动塑造并传播党、国家和人民的形象。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规律中深刻领悟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一系列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就是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科学,在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也必然要思考全人类的共同课题,因而在具有本国意义的同时必然具有世界影响和意义。邓小平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说话才有人听,作为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才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更大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继续取得新的更大成功,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逐步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然要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作为这一科学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总书记还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对新时代新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如在现代化条件下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捍卫互联网主权,在一国发展进步中如何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地球村场域中人类如何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在这些重大时代课题和最新问题的思考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当今时代最前沿,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不断推向新高度、新境界。

  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中深刻领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取得的重大成就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理论指引作用,从而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两个确立”是成功应对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考验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必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必然出现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必须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变成成功应对一切矛盾、风险、考验的定海神针。

  “两个确立”是成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建立各方面比较成熟和定型的制度体系,必须打破既得利益藩篱、破除体制机制桎梏,离不开思想解放和真理力量的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同步推进改革创新和建章立制两件大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密设计、科学规划、果断执行、持续推动的结果,从而赋予新制度、新规矩以权威,形成制度成熟、定型的加速度。今后,我们党要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巩固,让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展现,“两个确立”须臾不可离。

  “两个确立”是把中国变成不确定性世界中具有高度确定性国家的根本因素。“两个确立”不仅保证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也有助于维护国家秩序和长期稳定,有助于向世界各国人民提供关于中国发展战略、发展前景的确定性预期。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不会改变,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国策不会改变。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会力所能及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两个确立”是凝聚14亿多中国人民磅礴伟力的根本前提。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最关紧要的是有一个团结的领导核心。这样保持五十年,六十年,社会主义中国将是不可战胜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确立起领导核心,在政治和组织上有权威,确立起指导思想,在思想和理论上有旗帜,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动员起来,凝聚起奋发前进的磅礴伟力。(作者系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
四川文明网威尼斯2299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