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背着背篓上赛场夺冠的网球少年“出圈”,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不小的轰动。8月底,在广州举行的2022亚瑟士青少年网球巡回赛上,一位身背背篓的14岁佤族少年成为黑马,夺得u14组男单冠军。这名来自云南沧源县大山深处的男孩,皮肤黝黑、笑容憨厚,背篓里放着一副心爱的球拍,行走在赛场上,眼里有光,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背篓网球少年”。(9月20日《成都商报》)
在眼球效应时代,与众不同的“背篓网球少年”迅速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在时尚的网球运动场,出现了背篓这样一种传统器具,彰显了少年王发的另类与清新。作为来自山区的孩子,王发在比赛场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未来可期;网球也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走出了大山,接受更好的教育,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和海南琼中女足一样,“背篓网球少年”能走出大山,同样是因为体育为他打开了一扇门。虽然和一些大城市的孩子相比,“背篓网球少年”的成长环境艰苦、训练条件简陋,但他却有着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有一定的运动天赋加上刻苦的训练,让王发等农家子弟在运动场上脱颖而出。通过体育来实现“人生出彩”和“人生逆袭”,让一些农家子弟改变命运,多了一些可能。
对于部分农家子弟来说,“辍学—打工—结婚生育—打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宿命;这样的出路单一化、人生定型化,显然需要被打破。“背篓网球少年”通过网球发光发热,他的人生也具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网球给“背篓网球少年”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起到了筑梦追梦乃至圆梦的作用。正是有了梦想的力量,“背篓网球少年”才会闪闪发光。
除了王发,跟着网球教训张晓洪驰骋各个赛场的山区孩子已有20多个,除了佤族,还有汉族、纳西族等多个民族。尽管能够成为职业运动员的孩子只是少数,网球却能带给孩子们更多改变。通过体育特长进入大学也好,将运动当成一种终生的兴趣爱好也罢,体育作为一种育人方式,不仅促进了孩子们强筋壮骨,也促进了他们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
“背篓网球少年”及其伙伴,说到底也是追梦人,为了追梦,他们承受了比同龄人更多的磨砺与挑战。竞技体育不仅是体力、经验、技巧的较量,也是精神的对垒;体育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够实现精神成长。对于“背篓网球少年”及其伙伴来说,体育还有另外一种功能,就是为农家子弟多一条路径可以选择。
曼德拉曾说,“体育在绝境中创造希望,体育改变世界。” 体育中凝聚着改变的力量,不仅能改变生存生态,而且改变精神面貌。 “背篓网球少年”不仅会改变个体和家庭的命运,或许也会给一个地方带来诸多改变。
比夺冠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走出大山,找到更多出路。只有畅通体育成才的道路,激活农家子弟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才能让更多“背篓网球少年”们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杨朝清)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