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人类学的饶一晨,到一家网瘾治疗机构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田野调查。在这里,他发现被送来治疗的学员,90%是因为无法调和的家庭矛盾,很多学员有很深的家庭创伤,而家长却认为是游戏抢走了他们的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去沟通。近些年来,饶一晨仍密切关注“网瘾”话题和相关政策。饶一晨认为,解决网络游戏成瘾问题,最关键的是解决教育现实和游戏现实的落差。(6月28日中国新闻网)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小时候,最大的快乐就是和伙伴们玩跳绳、丢沙包、踢毽子、放风筝等。而今的孩子出生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网络游戏成长,网络游戏的互动性、沉浸性、仿真性强,容易对孩子产生极强的吸引力。网络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孩子们处在身心发育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沉迷其中,影响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如何防止孩子网络游戏成瘾,已成为许多家长的共同困惑——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却不知道如何与游戏“抢”孩子。现实中,不少家长采取“断网”甚至更极端的管教方式,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结果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激化了矛盾。一些家长觉得,只有彻底关闭网络游戏,才能彻底解决游戏成瘾问题;还有的则寄望于某些机构为孩子脱瘾。
“认知影响态度,态度决定行为。”网络游戏是互联网时代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发展不能倒退,网络游戏不会消失。身处现代社会,我们不可能让孩子完全远离游戏,但必须为他们健康上网保驾护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指出,家长应树立“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的正确游戏观。
不必讳言,许多家长并不了解网络游戏,几乎觉得所有游戏都是不好的。事实上,网络游戏是多元的,可分为赌博游戏、消费游戏、作品游戏等。显然,赌博游戏是绝对不能让孩子触碰的,消费游戏可以适当把玩,作品游戏则是一种有文化内涵与审美表达的游戏。
业内人士指出,家庭是预防青少年游戏成瘾的第一道防线。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往往源于家长对网络游戏缺乏正确认知,要么一味禁断,要么放任不管。因此,家长需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素养,建立形成对网络游戏的客观认识,学会帮助孩子甄别和选择游戏,与孩子一起制定玩游戏的规则,并引导和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游戏审美观、时间观、消费观。
同时,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应为孩子做好榜样,自己不要沉迷网络游戏;注重与孩子加强沟通交流,摒弃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平时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参加各种有益活动。当孩子对多姿多彩的现实世界充满兴趣,自然不会迷恋光怪陆离的网游世界。(付彪)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