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某地不含车房彩礼超过38万元;河南某地全款买车买房之后还要二三十万元彩礼;福建某地彩礼最多甚至高达200万元……伴随着春节的结婚高峰,高价彩礼再次成为热点话题。(2月17日《安徽日报》转新华社报道)
彩礼,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财礼、聘礼、聘财等。我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彩礼作为男女双方关系确认的象征,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而且这种存在从情和法上说也无可厚非。
然而,中国农村的彩礼这几年却像长了翅膀一样“一路飞翔”。就像新闻中所言,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彩礼,就像是压在部分家庭身上的大山一样。可以说,高价彩礼不仅让农民不堪重负,而且可能影响小夫妻的感情和婚姻的稳定。
彩礼只是男女双方关系确认的象征。正常情况下,送多少彩礼理应根据男方经济情况而定,过分苛求彩礼数目没有必要。况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正因如此,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意见》指出,要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早在2019年,“高价彩礼”就被中央一号文件首次点名,而从2021年起,“高价彩礼”更是被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点名。
婚姻不能被彩礼“绑架”,婚姻要靠感情维系,家庭以后的生活需要认真规划。假如幸福被彩礼裹挟,何谈走得稳妥和长远?移风易俗进行了这么多年,一些地方也正在进行许多有价值意义的探索。比如几天前,江苏宿迁市沭阳县举行“沭阳小大姐”新时代文明婚恋倡导实践活动暨寻找“最美丈母娘”启动仪式,50多名未婚女青年代表在承诺书上签字,表示要把勤俭持家、艰苦创业作为见证爱情、砥砺人生的必修课,营造节俭文明的婚嫁新风。这样的行动值得肯定。
必须注意的是,彩礼之所以越来越高,归根结底是互相攀比惹的祸,所以作为基层政府和群众自治组织,应该通过多种多样的宣传,引导广大村民移风易俗,将先进的婚恋文化和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植根于农村,让新的婚嫁风尚逐步成为农村婚俗的主流;农村党员、干部更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不收彩礼或者象征性收取少量财物,为村民做出一个榜样。
历来村规民约在农村发展中具有“契约”性质。因此,广大农村应该在制定的村规民约中对彩礼方面专门加以规范,用其约束和规范村民在婚嫁中产生的行为,逐步废除昂贵的彩礼聘金“老规矩”。
婚姻幸福不应用彩礼多少来丈量。刹住高价彩礼的攀比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村规民约发挥其主导作用,让红白理事会发挥其监督作用。假如每一个村子都能够按照先进文明的婚嫁文化理念来行事,高价彩礼之风自然也就越来越弱了吧。(樊树林)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