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纸条背后的故事,成为本地论坛点赞热门帖第一。事情的经过是,浙江萧山一家三口春节去云南旅游,也碰上了“我在xx没饭吃”这个梗。好在他们找到景区外一家当地人,主动给了人家600块钱,要求吃两餐,这家人的饭菜不仅量大有特色,而且人还很热情。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萧山那家人晚上回到酒店,打开背包一看,顿时感慨万千——600元的饭钱全给退回来了,还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咱中国人到哪都是一家人,有空常来玩。”(1月29日光明网)
此事之所以引发社会广泛热议,主要因为它与当前少数景区的宰客现象形成鲜明对照。欺诈游客的事情多了,就会给人留下景区的一些生意人见钱眼开、为了多赚钱可以不择手段的印象。很多人因此不敢在景区消费,本地民众消费也会刻意避开景区。相比之下,这家人不要钱的做法,颠覆了人们脑海里的固有印象,此事因此显得十分新奇与另类。
但实际上,这样的待客之道在民间比较常见,是朴实民风的一种体现。在广大农村地区,外地人渴了讨一碗水喝,饿了搭火吃一餐饭,村民都会乐于提供。对方给一点饭钱,他们或许会欣然接受,但也会有不少人秉持朴实的想法——自己又不是干这行的,哪好意思收钱?村民的厚道不只是少数人的自觉,更是成为传统的普遍民风。不排除有人会借机捞一把,但更多人会像这家人一样待客。更何况春节是家庭团聚的日子,厚道的村民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更讲究传统礼仪也不足不奇。
民间惯常待客之道被当作罕见现象来看待,原因令人深思。不是民风普遍改变,只是在过度商业化的景区,才会频现宰客现象,商业味不浓的景区即使也想多赚钱,也会讲究生财有道,至少会守住不恶意宰客的基本底线。因此,看待乡风民俗、风土人情,要有更全面的视角,因一地景区出现宰客现象就否定当地的民风,甚至暗下决定“再也不去某地”,是片面的做法。
治理景区宰客等乱象,也可从此事中获得启迪。避免景区过度开发,确保景区的商业味不过于浓厚,纯朴的民风才能得以展现。注重景区文化建设,更应该作为治本之道。无论是旅游商品开发,还是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互动,都应更加突出地方特色,展现居民厚道和好客的一面,甚至不妨采取一些措施,将欺诈宰客者淘汰出局,让厚道待客者有更多机会参与景区服务与接待。
景区软实力往往比硬件设施甚至比自然风光更重要。当一地打响了朴实民风的文化名片,“都是一家人”等成为游客的普遍感受,该地在游客心中的形象势必大为改善。游客得到了善待,自然会“有空常来玩”,成为旅游“回头客”,这对于景区居民和外地游客都是大好事。让朴实民风破土而出、发扬光大,是旅游开发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罗志华)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相关推荐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