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里的非遗,在赓续传承中焕发新生;书香为伴过大年,让这个春节过得丰富而充实;餐馆中的热闹,透着浓浓年味也展现市场活力……连日来,各地群众欢度佳节,神州大地欢乐祥和,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时代新图景。(1月25日《人民日报》)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透过各种媒体我们看到,春节期间,神州大地到处热气腾腾、飘香四溢,洋溢着蓬勃盎然的春意。这春意背后,诠释着一个文明古国对传统的坚守、对新春的热忱,预示着国人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过春节,实质上是过文化。这是因为,春节凝结着赓续相传的文化基因,承载着最温暖的情感记忆。兔年新春,全国各地各部门同向发力,在丰富物质年货市场供给的同时,竞相举办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展现出中华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多样性,在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中,充实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国的年俗,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非遗传承下来的。众所周知,非遗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镌刻着亲切的历史记忆,充满了人情味儿和烟火气,是中国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载体。春节期间,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古镇千余盏大大小小的彩灯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绚丽夜景;大年初三,山东省冠县北馆陶镇郎庄村面塑艺人利用剪刀或梳子等工具,将发制后的小麦团制成各种样式,再涂上颜色,栩栩如生的造型让游客赞叹不已……守望传承非遗,保鲜保温传统文化元素,并在文明开放过节中不断弘扬和放大,使每一个人都能真切地体会到年俗的魅力、文化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
非遗展演,促进活态传承。春节期间,北京演艺服务平台专门推出“大戏看北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演季,京、昆、评、梆、曲五大剧种的领军院团及部分央属院团联合推出包括戏曲、儿童剧、杂技、音乐会等26台剧目50余场演出,很多演出都专门拿出好票,邀请外来务工人员、一线劳动者走进剧场,不断擦亮“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营造“全城有戏”的浓浓节日氛围。以艺贺岁,以戏迎新。各地充分挖掘和阐释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将非遗这块金字招牌融入传统新春佳节,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在提升春节文化品质中促进了非遗的活态传承,实现绝佳的“双赢”。
读书过年,让年味氤氲书香。最是书香能致远,人们在阅读中可成就更好的自己,在书香中拓展人生的广度和深度。读书过年让思想、智慧和美好相聚,亦是人生乐事。春节期间,河南省新华书店举办新春主题阅读活动,以“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屏内屏外共情共享”的特色方式,吸引大批读者一起读书、讲书、荐书、展书,让广大读者在书香中过一个充实愉悦的春节。这只是众多城市文化春节的一个缩影。全国许多地方的新华书店和图书馆瞄准市民阅读需求,春节文化服务不“打烊”,且增添新内容,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服务,吸引读者读书过年。书香融入年味,让春节散发出更为浓郁的文化馨香。正因如此,兔年年味儿里,不仅有美食、团圆,还有“诗和远方”,人们在书香里收获新精彩、开启新一年。
春节邂逅文化、亲近现代生活,让春节充满盎然的春意,变得更加醇厚、鲜活,使年味更厚重、更悠长,由此让人看到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蓬勃向上的中国,进而激发人们奋进的力量。(董宏达)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