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0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7%的受访青年认为建设更多公共学习空间,有助于丰富年轻人的文化生活。70.2%的受访青年建议合理划分公共学习空间布局,满足多样化需求。(12月28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在大学里,座位最紧张的地方是图书馆。早早就有学生在等待开门,很多时候,甚至是一位难求。大学生热爱图书馆,除了这里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之外,还在于图书馆的安静,可以让大学生在这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不仅大学生如此,许多人也喜欢“蹲”图书馆,这里是最好的“充电”场所。
近年来,不只图书馆,诸多自习室在城市纷纷兴起,乃至下沉至县城,迎接着更多年轻人。年轻人愿意付费到自习室,同样是因为其打造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有利于他们专注地学习。事实上,随着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深入,年轻人的学习需求也在增长,更多人的学习需求也在增长。建设好公共学习空间,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对于营造更好的学习型社会氛围,是有好处的。
年轻人对公共学习空间的需求,首为重要的是“多”。学习空间不足、一位难求,是年轻人学习时要客观面对的痛点。在城市,面对公共学习空间的不足,尚且有咖啡馆等勉强补位。在县城、乡镇,年轻人更难获得公共学习空间。因此,94.7%的受访青年认为,要建设更多公共学习空间。有青年认为,如果能够把公共学习空间作为图书馆或文化馆的一部分,让更多人免费进入,定期举办图书交流或讲座活动,会有助于丰富年轻人的文化生活。
年轻人对公共学习空间的需求,还在于合理划分公共学习空间布局。客观来说,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他们并不缺乏学习空间。在许多人家里,都可以腾出学习空间。年轻人热衷于公共学习空间,在于其能更好地促进年轻人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年轻人对建设好公共学习空间有许多期盼,公共学习空间要有好的功能分区,要能够制止学习区域吃东西、大声说话等不文明行为,公共学习空间的功能要适当,主要是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不宜承载烘焙、养宠物等太多功能,失去其应有的书香气。
建设好公共学习空间,要充分挖掘现有潜力。有研究人士认为,很多城市都有不少图书馆、书店,都可以作为城市的公共文化阅读空间,许多三四线城市和县城的图书馆,工作日通常没有太多市民去,将这些资源利用好,为有需要的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学习阅读空间,将有助于返乡青年的成长和进步。
对于年轻人来说,除了期待建设好公共学习空间之外,也要努力适应独自学习。在家里开辟出一方学习天地,不仅可以减少奔走之劳、等待之苦,也可以随时地投入学习。此外,许多公园的幽静处,亦可以成为学习场所。当然,这些地方不同于公共学习空间的,是没有那里的环境和氛围,这就需要年轻人有更强的自律。(关育兵)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