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评论] 拨亮报刊亭的“灯火”需制度补血-威尼斯2299

  |     |     |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原创评论] 拨亮报刊亭的“灯火”需制度补血
2022-12-13 11:31: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过完春节我可能就关了。”最近,薛荣生决定关掉自己经营了不到一年的网红小店。2022年初,薛荣生在江苏南京的一处报刊亭开了家书房,期望实现自己创业梦想的同时,赋予这家报刊亭新生。城市中的报刊亭,经过几十年沉浮,其原有的文化功能式微,为了运营下去,经营者们不得不发展“副业”。而那些“副业”都无法拯救的报刊亭,除了关停,也会被一些有情怀的年轻人拯救,但是报刊亭能否焕发生机,其原本的使命又是否能得到延续,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据12月12日《现代快报》)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对于城市报刊亭目前的遭遇而言,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话实在是恰如其分。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人们的阅读和书籍购买习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实体书店和城市角落里的大多报刊亭也是几经沉浮,终难熬过凛冽的寒冬,从而风情不再,令人唏嘘感慨不已。

  报刊亭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坐标,是文化资源和公共信息的集散地,是城市居民的心灵驿站,更是外地游客的旅行指南,其存在的必要性是毫无争议的。“浪花淘尽英雄”,不得不面对的尴尬与无奈的是,尽管有新闻中类似的薛荣生等一批具有文化情怀的人,试图用自己的努力去呵护报刊亭曾经的尊严,然而,他们绝大部分也如“大战风车”的唐吉可德一样无奈地败下阵来。

  被誉为城市“文化窗口”的城市报刊亭,何去何从?无疑是时代给予我们的一个课题。

  从世界范围看,报刊亭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一些地区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被保留下来,如巴黎、纽约等大都市,报刊亭在政府的保护和支持下转型升级,在互联网时代呈现新面貌,焕发新生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个环节,拨亮报刊亭的“灯火”,无疑需要从制度方面认真审视,并出台鲜明的、可操作性的举措,唯有如此,报刊亭才能在市场的角力中不再“落荒而逃”。

  在文化自信不断筑牢的当下,希望从上到下的相关部门能够组织力量对报刊亭的“没落”进行认真调研,为其把脉问诊,并围绕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出台扶持报刊亭转型发展的配套政策。

  毋庸置疑,作为传统媒体时代的产物,报刊亭曾经在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在群众文化需求不断加大、城市文明不断提升的当下,各地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中,需要给报刊亭“一席之地”,不能因城市的更新就对现有的报刊亭随意“砍斫”,而是需要将其列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部分去建设。2018年,广州就推出全国首座智能报刊朗读亭,其外貌如一座小型ktv。在这个私密朗读空间里,数百名篇供免费体验,结合现场打分与朋友圈分享等互动玩法,吸引无数读者留下作品。

  报刊亭的发展必须坚持自己的文化属性,因此各地在制定具体措施时,对报刊亭的内容扩展,需要在许可准入上开设“绿色通道”,实现从“卖报刊”到“卖文化”,从“经营文化商品”到“经营文化理念”的转变。同时,相关部门更应该在税收等方面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更多创业者进入报刊亭领域,使之成为既具有人文情怀,又满足市民需求,同时彰显时代风貌的新街景!(樊树林)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
四川文明网威尼斯2299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