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井楠村的乡村电影院迎来了第一个暑期档,一批与城市院线同步上映的动画电影,吸引了不少村里的家长和孩子。作为安徽省首家乡村电影院,井楠乡村影院采用标准化的放映与音响设备,与城市影院系统同步售票放映新上映的影片。去年9月30日,首部上映的电影就是与国内院线同步放映的《长津湖》。农村群众不出村,也可以在家门口看“大片”。(8月28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城乡经济上的差异虽还存在,但已不是最主要的体现。现在,城乡最大的差距,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差异。这种差异影响到乡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比如看电影这一在城市比较普遍的行为,要在乡村得以完成,尤其是看到同步放映的院线电影,几乎是不可能的。“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就需要逐渐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为乡村提供更多新的文化消费场景。
虽然乡村电影院可能还比较少见,但在各地共同努力下,其他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比如“乡村博物馆”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民俗博物馆、非遗展览馆等多元形态,正在许多乡村成为现实。围绕这些设施,许多乡村培育发展出“自驾线”“骑行线”“溪游线”“研学线”等多条特色线路,丰富了乡村文化消费市场。不仅满足着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吸引了更多游客,成为记住乡愁、实现乡村富裕的新动力。
在有的乡村,部分农民“白天扛锄头,晚上提笔头,门板作画板”,通过挖掘乡村特色文化,一个个农民成为画家,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农民画,让不少企业愿意掏出真金白银购买农民画作威尼斯2299的版权。农民由此成为文创工作者,并向商标、屏保壁纸、数字化货币等方面拓展,文创产品已经涵盖工作、生活、娱乐等各方面。不仅如此,农民画文创产品的兴盛,也带动了当地大米等农产品的价格。文化消费新场景的开拓,正在成为乡村振兴、致富的澎湃动力。
乡村文化消费新场景的打造,既需要挖掘传统,也需要引进人才,创新新的消费场景。据报道,通过招聘来自北大、清华、北航的70余位专家学者落户,帮助乡村策划文化ip,有的地方不仅打造出乡村美术馆,还形成了漫画、围棋、影视等特色乡村。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特色文化产业形成了乡村消费的经济活力,带动乡村就业,实现了乡村经济发展。
总之,各地不仅要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更要在提升中开拓乡村文化消费新场景,让文化服务成为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新产业,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关育兵)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