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大批特色鲜明的书店迅速兴起,成为“文化地标”,也成为“网红”,吸引着人们前去打卡。与此同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变化不大。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67本,与2017年的4.66本基本持平。这与书店客流量的增长相比,几乎算是裹足不前。(1月7日《工人日报》)
从调查统计数据来看,全国各地新兴实体书店越来越多,有些地方的“网红书店”更是成为文艺青年必要的打卡景点。然而,就在实体书店不断发生“量变”和“质变”的同时,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却裹足不前,这难免引发人们担忧,提升全民阅读水平是否还任重道远?笔者认为,对于传统纸质阅读尚“不乐观”的现象,还需理性看待。
受阅读习惯的影响,有人喜欢将图书捧在手里,享受那沉甸甸的感觉,而有人则喜欢网络阅读,这样会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我们不能简单以纸质阅读量的多少,来衡量全民阅读水平,纸质阅读也好,网络阅读也罢,不管采取哪种阅读方式,只要有助于获得知识,有利于学习进步,各取所需,都应给予鼓励。故而,不论是实体书店,还是网络书店,唯有静下心来做好自己的事,通过挖掘内涵、提升品质、展示个性,用自身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获取服务对象的追捧和青睐,才不失为成功之道。
那么,实体书店作为纸质阅读的重要载体,如何才能走进读者心灵?一方面,其“文化标记”应符合现代气息,让读者想来且留得住。近年来,很多地方实体书店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赢得了不错的人气。分析原因,除了深受系列扶持政策影响之外,关键还是能够俘获众多文艺青年的心,从规模容量到创新布局,都透出浓郁的现代气息。也就是说,那些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书店,才能吸引更为庞大的读者群。另一方面,其“内容点缀”应符合消费需求,让读者想看且用得着。实体书店能够吸引人气,这只是“走红”的第一步,我们更应思考的,是如何真正满足读者的消费需求。能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书籍和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这才是最重要的。
同时,网络阅读作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另一载体,其作用和地位亦不可忽视,为此,对网络书店等平台的打造更需用心用情。首先,对数字化产品的储备应去粗取精,保证不受劣质文化的干扰。相较于实体书店而言,网络书店具有知识杂乱、监管不易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内容编排时勇于“自我检视”和“自我淘汰”,既要讲究丰富性,又要力求高质量,使阅读的靶向更精准,让读者在短时间内真正读有所获。另外,还要为读者提供方便下载、方便阅读的绿色通道。网络书店的最大功能,就是为人们提供阅读便利,自然不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应多以公益性为目的,在内容供给上删繁就简,少设障碍、多放权限,既能让人们方便阅读,又能轻松阅读、高效阅读。
总体来讲,纸质阅读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将其发扬光大,而数字阅读则为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同样应给予支持。只有二者高度融合、共同推进,形成相互作用力,才能真正提升全民阅读水平。(王坤)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蜀icp 备09014459 号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