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明网巴中讯(张永龙)文明村镇是指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认真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名列前茅、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具有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乡镇或行政村。
干净整洁的通村路成为扮靓村庄的美丽风景;独具特色的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走进千家万户;星级文明户、模范人物层出不穷,以实际行动引领全镇人民走向文明……
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进步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近年来,巴中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积极推进文明村镇建设,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文明培育和文明实践,推动全市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巴中市已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9个、省级文明村镇31个。
建基础
乡村环境更美丽
创建文明乡村,环境治理是基础。
群山环抱、黛峰翠嶂与白墙黛瓦的民居、干净整洁的道路相得益彰……这是如今的巴州区水宁寺镇新庙村。2020年,新庙村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2月15日,笔者来到新庙村,村里运动健身场地、农家书屋阅读场所设施完备齐全、环境雅致。大喇叭、电子大屏与新建的公告栏上持续传播着正能量、新政策。
“村里住着可舒服了,环境越来越好,我儿子叫我去城里住我都不干呢!”提及新庙村的变化,村里的群众何文华开心地说。
“为进一步擦亮‘全国文明村镇’这块金字招牌,我们专门设立了环境提升工作组、基础设施提升工作组、村民素养提升工作组、宣传教育工作组等,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新庙村党支部书记何毅介绍,去年以来,村里新增添了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公益广告、宣传横幅,并制作了道旗、宣传栏、创文景观小品,新建了招呼站、村史展陈室,村容村貌进一步更新。
环境治理还要有长久的制度。
2015年巾字村便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这也是全市首个国家级文明村。“这几年,我们推动环境整治由阶段性工作向长期性工作转变。刚开始是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带头干,后来大部分村民也参与了进来。有时村里组织义务劳动,参加的村民有一二百人。”巴州区清江镇巾字村党总支书记李国军介绍。
为巩固环境整治成果,巾字村还分区划片明确了环境卫生责任人,开启了村容村貌常态化治理,村里不光每天都有固定的“值日生”,卫生状况还和村民的福利待遇挂钩,村民爱护环境、参与环境整治的行动有了制度保证。
环境治理光靠政府部门来维持不是长久之计,最为重要的还是群众的支持。
2020年,巴州区化成镇获评“四川省文明村镇”称号。“以前我们场镇环境卫生不太好,各种店铺秩序也比较混乱。现在通过治理之后,整个场镇整洁有序,靓丽文明。”在场镇上做了10多年生意的龙从军说。
“当时我们镇上下定决心要改变面貌,让场镇真正美丽起来,我们发起了一次十分广泛的动员。”化成镇社区干部郑腊红说,为此,化成镇党委政府广泛利用“村村响”“晏阳初”大讲堂,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利用场镇的led屏、展板标语、发放宣传手册等方法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时我们还将‘门前三包’的政策调整为环境卫生、镇容秩序、停车秩序、公共设施、文明经商‘五包’。”郑腊红介绍,每一项都有固定分数,每周由社区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打分,月末进行公示。评分高的颁发“文明商户”牌,对存在问题的进行积极劝导,对拒不改进的进行坝坝会现场通报。
人心齐,泰山移。有了群众的主动参与和自觉行动,整个场镇街道环境变得简约美观、干净整洁,生态文明之美扑面而来。经过改造后的场镇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群众满意度也显著提升。
育新风
文明风尚大提升
随着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在巴中市乡村大地上改变的不仅是基础环境,更有文明风尚的大提升。
为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树立良好文明乡风,1月19日,恩阳区下八庙镇石桥村组织召开《村规民约》修订讨论会。
讨论会上,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畅所欲言,回顾了实施村规民约以来村民精神面貌发生的变化,提出当前的村规民约存在的不足,分别从倡导文明、环境卫生、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等方面,围绕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助推基层村民自治进程。
2020年,石桥村成功入选全国文明村镇。“乡风文明是文明村镇评选的重要指标。从创建之初,我们就通过走访村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制定了符合当前乡村发展的村规民约,让村里的各项工作实现有据可循,村民行为做到有规可依,社会风气得以焕然一新。”石桥村党支部书记李毅介绍。
除了村规民约,不少村镇还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新庙村组建了“新平民教育”宣讲团,以宣传法律法规、讲解惠民政策、弘扬感恩孝道、倡导文明新风等为主要内容,说身边人、讲身边事。并通过开展“模范孝星”“文明家庭”“党员示范岗”“好夫妻”“好邻居”等评选表扬活动,用身边先进事迹教育感化身边人,让文明新风滋润千家万户。
在新庙村,也涌现了不少先进典型,激励村民向善向好。三组的“好邻居”王安菊,是个助人为乐的人,邻居们若需要帮忙,她都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二组的“好婆媳”李彩荣是当地出了名的好媳妇好婆婆,当笔者问起,做一个“好婆婆”有什么窍门时,她说,“老年人和年轻人在思想观念上本来就有着很大差异,只有彼此理解包容,大家才能和睦相处。”
为让文明新风更入人心,不少地方除了精神激励,也有物质奖励。为培树文明新风,省级文明村镇——巴州区水宁寺镇龙台村开展了“道德银行”评分活动,将律己守法、移风易俗、清洁卫生、创业创富、敬老爱亲等方面作为考评量化依据,构建以道德积分分享物质和精神成果的奖励机制。
“村里的‘道德银行’让村民看到了讲道德、讲文明能够得到实惠,从而激发了大家守法、守德、守文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龙台村村委会副主任谢小龙介绍,以前村民经常因为一些田边地角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邻里之间关系很冷淡;而且村民缺乏健康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现在通过推广“道德银行”,村民的精神面貌、社会风气都有极大改善,村风民风持续好转。
兴产业
乡村发展有后劲
文明村镇建设,要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促进乡村振兴。
在此过程中,巴中市也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文明村镇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产业。
恩阳区下八庙镇万寿村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自2020年万寿村获评第五届“四川省文明村镇”称号以来,村“两委”立足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先后获得“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等称号。
万寿村的改变,始于发展思路的转换。为打好乡村旅游发展基础,促进增收致富,万寿村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建通村环线公路10公里,整治万寿水库,养殖生态鱼30万尾,栽植果树5000余株。
同时,万寿村还引进巴中三棵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以“康养文化”和“巴山民宿”为着力点,打造集民宿、生态水产、畜禽养殖、特优水果及养生、水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万寿养生谷景区,一座座“巴山民宿”在万寿村次第出现。
而在巾字村,村民同样也吃上了旅游饭。“村不富心不甘,民不富心不安,百姓的事情大如天。”在文明村镇的创建过程中,巾字村也以乡村旅游产业为基础,多方引进业主,打造集观光旅游、特色农产品种植、前沿农科研发推广的综合生态景区——七彩佛龛景区。
景区建好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回到家乡就业,村子也变得热闹起来。村民杨秀栋和王树刚之前一直在外打工,看到家乡旅游产业发展得如此好,便在景区内开了一家农家乐,专卖土鸡,一年盈利额达28万元。另外,景区内还有100余名村民担任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
除了乡村旅游产业,巾字村抓住创建中药材特色农业产业园机遇,先后回引返乡下乡企业精致农业、抱村流、七彩林科、润乡等34家入园,集中连片发展彩叶林种植1800亩、枳壳种植1913亩、姜黄1600亩,带动养殖业、加工业、文旅观光、摄影基地等行业蓬勃兴起,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近1000人。
与万寿村一样,恩阳区西南村也在2020年获评“四川省文明村镇”称号。在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启动以来,西南村一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美丽乡村现雏形,一方面又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粮油、品质果蔬、特色养殖等特色农业。
目前,西南村已经发展优质葡萄1500余亩,遍及6个村民小组212户632人,其中10亩以上种植大户20户,5亩以上大户30户,小面积种植户135户,推动农业产业化向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发展,村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文明潮涌逐浪高。今后,巴中市将以高标准谋划、高规格部署、高水平推进,继续推进各级文明村镇建设,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全面发展,让更多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文明村镇在巴山大地绽放。
编辑:杨均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