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坚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贯穿于乡风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乡村振兴各方面,精准把握群众需求,拓展资源整合路径,实现了“阵地用起来,力量动起来,活动多起来”,把文明乡风“吹”进千家万户,形成乡村振兴一道美丽风景线。
阵地全覆盖,文明乡风有温度
宜宾市叙州区制定了文明创建“十四五”规划和全域文明创建工作方案,对全区未来五年的精神文明创建进行了部署。设计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级建设模板,全区17个乡镇(街道)实践所、358个村(社区)实践站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为乡风文明的实践基地,成为村民们读书充电、学习交流、文化交流、健身休闲的首选地,成为开展理论学习宣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文化文艺和倡导移风易俗等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阵地。“家门口的宣讲”“田坎上的培训”“敞坝里的故事会”……将文明乡风融入了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
组织带“泥土味”的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采取快板、三句半、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每年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宣讲上百场次。创新打造了《好人刘伟》《道德模范顾永琼》等“接地气、带露珠、冒热气”的原创音频,利用“村村通”大喇叭常态播放。以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为原型创作了皮影戏在村镇、学校、乡村广场演出,解锁了理论宣讲群众不愿听的密码。
推动“专家型”资源下沉基层,为产业兴旺提供智力支持。围绕油樟、粮、茶、桑、油、果、蔬、猪全产业链的构建经营,组织各级专家组建“三农工作组”“科技特派团”,每年到100余个科技科普宣讲点进行技术指导,为乡村振兴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开展让群众“得实惠”活动,感受乡风文明的温度。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先后举办“百年党情暖民心 万众一心跟党走”“魅力乡镇竞演”“红色文艺轻骑兵”进乡村、“百年华诞感党恩”“为民办实事·志愿大篷车”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政策惠民、文化惠民、科技惠民……在让群众得实惠的同时,也感受到文明乡风就在身边。
力量齐调动,文明乡风有厚度
宜宾市叙州区充分发挥“一约五会”作用,实现了基层治理有章法。着力挖掘乡村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淳朴乡风,在赋予时代内涵的基础上,讲好本地先进典型事迹、乡村文化故事。
村规民约让群众行事有“标尺”。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把群众认可的好家训好家规、具有乡村特色的行为规范和村民关注的邻里家庭、社会治安、公共道德等相关规范纳入村规民约,让村民们易于理解和记忆。比如《樟海镇瓦房村村训》,“黄黑毒莫沾,赌博不碰边;红白事办小,贺礼别嫌少;遇事莫着慌,干部来帮忙;议事不独断,群众说了算……”
“五会”组织让村民自治能落地。收集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联系村干部、村“两委”掌握的村情民意,推选有参政议政能力的乡贤、党员、村民担任“五会”成员。将“一约五会”执行情况纳入文明村镇创建内容,对于出现大操大办婚丧嫁娶、黄赌毒现象的村镇,不列入评先树优的评选范围。2021年,全区操办婚丧嫁娶事宜明显减少,禁鞭效果明显,文明祭祀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村庄从脏乱差变成绿富美。
“好人讲坛”让先进事迹感染人。举办“好人讲坛”,让刘伟、陈彪等乡土专家登台宣讲自身感人事迹,以全国最美家庭张红霞、身边好人顾永琼等先进事迹为原型编排创作情景剧,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巡演,引导村民见贤思齐,以榜样示范引导群众尊崇、学习榜样。
活动接地气,文明乡风有精度
宜宾市叙州区依据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广泛征集群众的服务需求,构建“点单派单”的精准化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接地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乐于参与其中。
常态化精准捕捉群众需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设立“你提·我办”窗口,广泛收集群众需求,制定文明实践需求清单。连续两年组织全区67个文明单位开展结对共建文明村活动,统筹整合资源,按单派送,常态化组织开展宣讲类、服务类活动上百场次。
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整合医护、机关、志愿组织等力量,组建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队长的区志愿服务总队。调度安排17支乡镇(街道)志愿服务支队、50支区直部门志愿服务支队以及5支应急专业志愿服务支队分批结对共建,推出“春霞进乡村”“小橘灯乡村助学”“荔乡志愿”“干溪木兰志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全面参与到森林防灭火、疫情防控、基层治理、扶弱助困、维护稳定等各项工作。
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创评。以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为“圆心”,举办邻里节、星级文明户评比、美丽庭院评选等活动,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形成了敦亲睦邻、融洽祥和的浓厚氛围。(张亚琴 李莉)
编辑:杨均
相关推荐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