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窟,以其分布广泛、数量众多、造型精美等特点,被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下半阕。然而,这些石窟及摩崖造像大多散落在广袤的乡间,如何保护并让精美的石窟艺术活起来?2月8日,四川省石窟寺及石刻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绵阳梓潼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四川将在全省范围内建设认定一批四川乡村石窟文化公园(景点、微景观),实现中小石窟有人管、有经费、有利用,力争探索出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中小石窟寺保护利用之路。
中小石窟保护形势紧迫
四川现有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134处,数量超过甘肃、陕西、山西等省的总和,居全国第一。然而,除乐山大佛、广元千佛崖、巴中石窟等几处集中的点位外,绝大多数中小石窟寺散落深山,不仅保护形势紧迫,更没有实现文物的活化利用。
药师岩摩崖造像
“我省中小石窟寺保护利用的短板集中表现在石窟寺本体保存状况较差,普遍面临岩体失稳、风化、水患、生物病害等问题。”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中小石窟的文物安全形势严峻,普遍缺乏专门的安全技术防范设施设备,面临较高的盗窃、人为破坏等安全风险;大部分石窟寺为自然保存的未开放状态,已开放展示利用的也多为简单本体展示;许多石窟寺交通条件落后、配套服务设施很不完善,未能形成有效的石窟寺文化产品;石窟寺保护管理人、财、物投入严重不足等。
2023年1月13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四川省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石窟寺保护利用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将石窟寺保护利用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加大石窟寺保护利用经费投入力度等。
其中,“要以乡村石窟文化公园(景点、微景观)建设为创新突破,促进中小石窟寺保护利用”写入了方案,目的是推动中小石窟寺保护利用融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文旅产业发展,有效释放文物资源活力,助力高质量建设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探索具有四川特色的中小石窟寺保护利用之路。
宝华山摩崖造像
全国首创 将石窟保护与乡村振兴结合
建设乡村石窟文化公园(景点、微景观),这在全国属于首创。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此项工作坚持保护第一、守正创新、点面结合、示范牵引,采取分类建设、试点带动、认定授牌、动态管理的方式推进。建设的点位需要具有相应规模的石窟数量,具备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文物本体保存状况较好;文物点位具备通达条件,无明显地质灾害隐患,便于进行保护利用;需要具备开发潜力,有融入乡村振兴、融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并且地方政府要提供相应支持。
认定四川乡村石窟文化公园、景点、微景观的标准,将根据石窟的规模以及通达条件等严格进行。获得认定并授牌的点位,相关部门将在乡村振兴建设、农文旅产业发展、文旅融合示范项目以及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文化文物游径推介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和适当支持。已授牌的乡村石窟文化公园(景点、微景观)将纳入川渝石窟寺遗址公园重点项目一体保护、宣传推介。
卧龙山千佛岩石窟
2月8日,会议通过了探索启动阶段四川乡村石窟文化公园(景点、微景观)试点建设点位名单,国家级文保单位、梓潼卧龙山千佛岩摩崖造像,成都大邑药师岩摩崖造像等9处点位名列其中。
卧龙山千佛岩摩崖造像位于梓潼县卧龙镇五一村,除石窟文化外,周边还分布了点将台、孔明泉、饮马池、卧龙牌坊等三国文化遗址遗迹资源。梓潼县文广旅局局长薛衡介绍,未来将在加强文物保护、深挖文物内涵、讲好石窟故事的基础上,争取打通卧龙山千佛岩石窟文化、牛头山农业主题公园以及三国文化等特色资源,吸引成都、德阳、绵阳、广元、西安方向客人驻足观光,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助力乡村振兴。(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省文物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