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长达300多公里的安宁河,从崇山峻岭的小涧,汇聚成汩汩长河,滋润着大河两岸平坦的沃土田畴,造就了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谷平原。
安宁河谷孕育了特殊的自然地理:温度、空气湿度、海拔高度、农作物优产度、空气洁净度和森林覆盖度等,“六度”皆宜。这里农业出产富庶,四季瓜果飘香,月月花朵盛开,高原季风气候形成了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水果轮番上市的热闹景象,无不令人心醉,因此安宁河谷有着“第二天府”的美誉。
德昌县麻栗镇段的安宁河谷平原景色。冷文浩 摄
西昌市安哈镇,十里春风暖梨花。张家让 摄
大石墓是安宁河谷流域原住民的独特墓葬形式。胡小平 摄
崇山峻岭间的绿色羽扇
中国地势总体西高东低,江河依势自西向东奔流不息,但在东经95°至105°之间,却有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6条大江及其众多支流自北向南奔流而下,湍急的水流将青藏高原东南缘、川西北高原和云贵高原西部一带,纵向切出一条条深谷,其独特的地理单元就是“横断山高山峡谷地带”。
安宁河属于雅砻江的支流,得名于清代,它有东西两大源头,两源在凉山州冕宁县大桥镇东南方汇合后始称安宁河,经冕宁、西昌、德昌、米易,在盐边县汇入雅砻江。虽然属于雅砻江的支流,但安宁河谷形态却有别于雅砻江干流上的其他支流,它切割较浅、河谷宽阔,蜿蜒曲折,分支交错,在干流与支流的交汇处形成了巨大的冲积扇,漫滩与江心洲星罗棋布,独特的羽状水系,最终形成了窄狭而漫长的安宁河谷平原。
地理专家、西南大学徐茂其教授认为,安宁河在上新世末更新世初时期,河道应是由南向北流入大渡河的,后因菩萨岗东西向强烈隆起,强迫菩萨岗以南的安宁河水倒向,向南流入金沙江。专家们甚至推测,安宁河可能是大渡河的故道;北面的大渡河被迫向东切开大瓦山,流向四川盆地后,南边的安宁河因水量锐减,几乎成为断头河,只好重新一路纳聚细流,继续向南流淌。这就是为什么安宁河水量不大,但安宁河谷却十分宽阔的原因。
因地处安宁河断裂谷,上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安宁河断裂带重新复活,河谷两侧山体抬升,谷地相对下沉,堆积了厚达数十米的松散沉积层;安宁河谷平原属于扇状冲积、洪积平原,它与成都平原千里沃野的气势完全迥异。安宁河平原窄长的地理特征,沿羽状水系分布的格局,加上四周山地耸立,使整个平原犹如一把铺在崇山峻岭间的绿色羽扇。
安宁河谷那些规模不大的冲积、洪积平原在山区广泛发育,一般高出江面、水面10-15米或20-25米,冲积、洪积扇分布广泛,新老洪积扇沟谷相连,状若串珠;有的新洪积扇嵌在老洪积体中,呈阶梯状,形成洪积扇阶地,这些边缘山麓的洪积扇也是安宁河谷平原的组成部分,这也是安宁河谷平原比较独特的地貌特征。
安宁河谷从冕宁县解放桥始,至西昌市黄水塘止。河谷中部最宽,约8-12公里,河谷南北两端较窄,约2-5公里,故整个河谷呈梭形;河谷的海拔高度在1400-1500米之间,成片面积约700平方公里。广义上的安宁河谷平原包括中下游两岸的河谷平坝,把攀枝花市米易县、盐边县等地全计算在内,面积约960平方公里,正好是官方公布的我国陆地面积的万分之一。
丰饶宜居的“袖珍天府”
在人们的认知里,所谓“天府”,应该指那些拥有丰富物产和较大人口承载力的大型平原或谷地,如成都平原、关中平原等,然而事实上,一些小平原也同样拥有丰饶的物产和美景,像四川安宁河谷平原、云南丽江坝子等。在笔者看来,这些小平原更能体现人们所追求的精致生活,可以把它们称为“袖珍天府”。
安宁河,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安详而宁静,尽管这里不时也有肆虐的洪水,但在长久的岁月流淌中,她绝对是一条温婉柔美的河流,造就了这里河谷平原的丰饶宜居。
说丰饶。安宁河谷周边的大山阻滞了冷空气,和四川盆地一样,它宛如一个封闭的“暖盆”,安宁河谷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比四川盆地更为温暖;因为气温较高,无霜期更长,加之土壤肥沃,周围山地汇流的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安宁河谷历来是四川的水稻、玉米、土豆、蚕茧丝、水果、蔬菜、花卉、肉食等生产基地,而其中的特色水果,早熟枇杷、桑葚、芒果、石榴、木瓜等都堪称上品。
说城市。西昌在安宁河畔,城边还有一汪硕大而清澈的湖泊——邛海,面积有32平方公里,为四川第二大湖;在邛海湖畔开阔平坦的安宁河谷中,突兀地崛起了一座海拔2317米的泸山,那里树木葱葱、松涛滚滚、鸟鸣声声,与明澈的邛海相呼应,为渐次扩张的城市发挥着“双肺”的功能,长年累月地调节着高原、山地、河谷中的气候。正因为此,西昌人才颇有底气地说,这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
说宜居。安宁河谷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气候温和,这里雨旱两季分明,空气干洁、日照时数多,在周围群山环绕之下,温暖的河谷总让人身心感到愉悦。严冬时节,安宁河谷风和日丽,山清水秀,温暖如春;盛夏时节,这里天朗气清,凉爽宜人,也是避暑的好地方。每年冬天,那些从成都、重庆等地来到西昌、米易、盐边过冬的人们,和当地人一起悠闲地共享着天赐的福分。
灿烂的阳光、潺潺的流水、肥沃的土地、悠久的历史,安宁河谷虽没有大平原那般一望无际的辽阔,却有着远山近水的迂阔绵延,像一位隐居乡间的小家碧玉,用勤劳灵巧的双手塑造着精致的生活福地。
底蕴深厚的“大石墓文化”
安宁河谷也是南方丝绸之路、藏羌彝文化走廊、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叠加区,境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集、民族文化多样。
曾经在安宁河谷长期从事考古工作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原馆长唐亮,谈起这个区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如数家珍,他列举了横栏山遗址、董家坡遗址、高坡遗址、沙坪站遗址等,说明学术界将“礼州遗存”(西昌市郊北面23公里礼州古镇境内)视为安宁河流域及金沙江中游地区主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并提出“大墩子—礼州文化类型”等命名;安宁河谷的新石器文化以西昌大兴横栏山遗址为代表,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而且在安宁河流域有着广泛的分布。
1987年,在攀枝花市米易县白马镇何家坝,修建堰沟的乡民挖到两个完好的双耳夹陶罐和成堆的陶罐、陶片、黑色炭粒(泥)组成的堆积物,后又相继发现了石斧、石锛、石镰、钻孔器(石纺轮或石佩器)、石箭镞等形制偏小、工艺粗糙原始的磨制石器。考古专家认定,这些石器属于新石器晚期,年代约在距今4000至3000年前,比横栏山文化类型稍晚。
大致在战国至西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分布与活跃着许多古代民族,这些民族被历史文献统称为“西南夷”。与中原地区相比较,“西南夷”的文化发展是滞后的,当中原地区包括相邻的成都平原早就进入铁器时代时,“西南夷”还停留在青铜时代,但这个时代却是安宁河谷考古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
2017年10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在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凉山境)的考古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收获:在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遗址区内,共清理出距今4800至2200年间的近2000座房址、墓葬、灰坑、灰沟、窑址,另有近8000个柱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陈苇说,“这证明南方丝绸之路开通以前的先秦时期,安宁河谷流域就已经开始了丰富的对外文化交流。”他还认为,过去把安宁河谷人类出现的年代认定为距今4000年前,而现在考古发现的器物证明,这个时间至少还可以往上推1000年。
巨石砌成的大石墓,是安宁河谷一道神秘的景观。比如德昌县王所镇王所村,两座保存完好的大石墓葬呈长方形,宽1米多、长近10米,墓壁用较为扁平的巨石立砌,墓壁之上几块重达数吨乃至十多吨的巨石排列盖顶。目前保存完好的大石墓有240余座,主要分布于安宁河及其支流两岸的台地和山坡地上,其中以凉山州西昌市、喜德县和德昌县境内最为集中。
早在2004年,四川省文物考古部门就曾对6座大石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当时,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就说,“可以认定大石墓就是《史记》《汉书》等古籍记载的‘邛人’‘邛都夷’的文化遗存。”
梳理历史线索可知,大石墓文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大石墓出土的带耳器尽管有自己的特点,但总体面貌明显受到甘青地区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等影响,铜刀、铜铃以及铜扣饰、玛瑙珠等装饰品则可追溯到北方草原文化。大石墓文化与川西青铜文化、滇西北及滇文化之间也有明显联系。由此可见,从远古开始这一地区便是横断山脉民族走廊的关键地段。在这一走廊中,西北、西南众多民族的先民们频繁迁徙,民族之间文化相互碰撞、交流、融合,大石墓文化面貌的多样性充分印证了民族走廊的这一特征。
一条长河滋润的文明光辉,隐藏在静默的大石墓等遗址中,隐藏在颛顼的传说里,隐藏在流淌的安宁河水里,等待着人们更多地发现。(何万敏)
编辑:杨均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