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彭山区是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在接续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新征程上,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特别是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在乡村落地开花。
以规立德,加强组织领导
增强党组织引领力。要强化村级党组织的“主心骨”和“领头雁”作用,坚持党的建设与乡风文明建设系统抓、联动抓、常态抓、长效抓,加强思想教育和能力培训,增强基层党组织自我发展能力,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提供组织引导力和精神推动力。
坚持系统思维。在推进基层治理、文化建设、政策宣传等与乡风文明建设紧密相关的工作中,职能部门应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思维、联动思维,科学统筹阵地、资金、队伍等资源,在给基层减少负担的同时,实现职能部门之间的双赢、多赢。乡村党组织应善于抓关键、抓重点、抓统筹,巧用“一根针”串好“千条线”,最大限度发挥各类下沉资源的综合效益。
提升保障能力。着力选配政治素质高、综合素质高、有乡土情怀的人才充实乡风文明建设队伍,确保有人干事、能干成事。在加强乡村硬件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软实力”的投入,筑牢乡村振兴的“软件基础”。
以文养德,增强乡村文化自信
强化村民思想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开展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引导教育乡村群众不断改造落后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村民自觉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自觉,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培育乡土能人。注重引导和培养乡贤,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德治教化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其成为社会稳定的维护者和乡村文化的弘扬者。分类孵化和培育农村乡土人才队伍,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让本土人才成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角,不断强化村民自我服务的能力。注重挖掘新生力量,制定乡村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开展技能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土生土长的后备乡土人才。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本土民俗文化资源中的优秀因子,推动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创作具有时代特色、乡土气息的乡村文艺作品,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化活动,让乡亲们在活动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村民对优秀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构建积极健康、富有活力的乡村文化价值体系。
以行树德,弘扬时代新风
拓展乡风文明培育阵地。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阵地就延伸到哪里”,以乡村现有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等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基础,以方便群众集中为原则,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构建点多面广的乡风文明培育阵地和实践岗位。
优化文化供给。着眼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统揽,围绕乡村老人、儿童、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将“自上而下派单”和“自下而上点单”相结合,创新形式、丰富载体,不断提升乡村精神文化服务产品供需的匹配程度。
培育文明家风。更加重视良好的家风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加强乡村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把优良的家风家训宣传教育活动融入各类文艺展演、思想教育中来,以优良的家风促成淳朴的民风。
撬动社会资源。探索“市场 公益”相结合的方式,引领和带动乡村乡风文明建设。一方面,引入第三方社会服务组织和机构参与,带来专业力量的同时,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积极发动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爱心商家等社会资源参与乡风文明建设,以增强自身乡风文明建设的造血功能。
以评弘德,激发内生动力
选树身边先进典型。持续深入实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在村民中大力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孝子”等先进典型的选树。充分发挥这些身边榜样的作用,组织开展身边榜样巡讲、宣传推广等活动,以身边人和身边事感染人、激励人,带动更多家庭、个人参与乡风文明建设行动。
强化村民自我约束。结合村民日常生活实际,用村民善于表达的语言和乐于接受的形式制定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由这些自治组织监督村民遵守村规民约的情况,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转变,不断强化自我约束行为。
加强宣传教育。对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理念以及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弘扬乡村正能量、展示乡村好形象,营造乡风文明建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生动形象,激励更多人参与乡风文明建设。(中共眉山市彭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梁兰)
编辑:杨均
相关推荐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